昔日“憋死牛” 如今“生金砖”

黄海晨报 2018-04-19 02:1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王哲

天刚翻出鱼肚白,莒县库山乡庄科村村民刘治祥就扛着锄头下了地。推土、除草,垒石、翻地,虽说有点累,刘治祥心里却是“美滋滋”。

就在前不久,刘治祥承包的四亩地还是一片高低不平、肥力贫瘠的“低产田”,每次下地,刘治祥都不禁摇头叹息,怪地“不争气”。

现如今,荒坡整理成了良田——— 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农田建设格局已成雏形。这让刘治祥下地卯足了一股子“干劲儿”。

“这次整治不但不要钱,在这打工一天还能挣200元,等俺这四亩地翻整出来,种个药材或者黄烟,1年收入能多个1万来块。”刘治祥算了一笔账,以前牛马车进出都费劲的“孬田”,现在已经变成了“良田”。

“孬田”怎么就变成了“良田”?

这得益于莒县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目前共涉及库山乡、夏庄镇、小店镇、长岭镇等8个乡镇、54个自然村,划分为16个项目片区,建设规模36357亩,估算总投资1.33亿元,是近年来莒县整治范围最广、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土地整理项目。

有了“田成方、地相连”,配套设施还需跟上。为此,库山乡于家岭村等由“补丁田”变成“成片田”的村庄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新建扬水站3座,蓄水池5座,泵站3座,管道安装1350米。新建田间道2980米,生产路2570米。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善,让于家岭不再是“憋死牛”的愁人地。

自打3月上旬土地整治项目正式开工以来,项目经理厉运来就没闲着过。裸地、荒草地怎么平整?田间间隙地、片荒怎么消除?田间路修到哪里?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村民耕种?

带着一个个问号,厉运来跑到新泰市石莱镇学习取经,泡在村民中间,泡在16个片区项目工地上,脸晒黑了,腿跑细了,腰上的老伤也犯了,跑来的是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

“我们将牢固树立六种观念,在实践中探索新路,真正把土地整理工作做大做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添把火加把劲。”莒县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海丽说。 

新闻推荐

莒县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孙栓栓)今年以来,莒县立足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收入入库工作作为财政工作重点,强化收入征管。一季度,莒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占预算的25.3%,增长20.16%,实现首季“开门红”...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