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江书院坡心茶

钦州日报 2019-12-16 09:25 大字

米晖春

福江书院是浦北县福旺中学的前身,咸丰七年(1857年),地方绅士吴达堂、李厚斋、黎耿庭、梁玉林、予穆庵、李载石、李思轩等人共同联名向廉州府提交申请书,请求准许福旺建置书院。同时,向地方父老发起募捐,咸丰十年(1860年)孟秋月,福江书院建成使用。聘请横州(今横县)告老翰林学士朱永观为首任山长,吴达堂、刘运熙为教谕,教训生徒。

在当时的浦北16家书院中,福江书院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最大的,它不但在培养人才上有“福江书院十八学士”的美称,而且在民国期间还成为当时合浦县第二中学,福江书院自创办至今,校名跟随时代变化曾经数次更名,但作为办学机构一直未尝中断。从福江书院到合浦二中,都是地方上重要的教育机构,让福旺成为合浦县北部的文化中心,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各个时期都培养出为数不少的出类拔萃之才。并且从始建至今书声从未断过。1966年更名为浦北县福旺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关于福江书院的茶缘,要从福旺的坡心茶说起。

在书院建立之初,书院缺少山长(相当于现在校长),吴达堂等人到处寻找聘请,但是很少人愿意。因为当时福旺这个地方还不是交通便利之地,也不是经济发达之地,有点名气的教谕都看不起。

就这样,看着书院慢慢建起来了,还没邀请到山长坐堂,吴达堂等人焦急万分。一天,当他和同伴打听到横州(今横县)告老还乡的翰林学士朱永观后,就马不停蹄赶到了朱永观的家乡,谁知还没开始就吃了一鼻子灰。朱永观以年老为由婉拒了,吴达堂等人也只好无奈摇摇头。

聘请不成,但礼总要到的,他们就把福旺的坡心茶敬上,聊表心意。朱永观出于回礼,就吩咐家仆沏了一壶坡心茶,与吴达堂等人共聊教育话题。几杯茶下肚,朱永观顿感精神抖擞,茶香在嘴边回绕,望着这绿绿的茶水,心情一下清爽起来,闭目就似在仙境中。

一壶茶饮毕,吴达堂等人向朱永观拜别。吴达堂等人走出朱永观的府第,深感可惜。通过刚才的谈话,可知朱永观知识渊博,举止得礼,在教育方面的见地很高。

当他们走出了半里路,被后面一个追赶的人喊住了,停下一看,是朱永观的家仆。只见家仆递给吴达堂一封书信,拆开书信,上面写了一个刚劲有力的“茶”字。众人不解,吴达堂顿思片刻,狂笑几声,激动地对众人说:“成了,成了。”其他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互相对视,不知所以。“成了,成了,大家赶紧跟随我回去,再拜见朱翰林学士。”吴达堂带领众人再次回到朱永观的府第,拜请朱永观出任山长。朱永观看到他们,大声笑了几声,不得不佩服吴达堂的智慧。

原来,这个“茶”字,在爱茶之人看来那就是“仁义礼德”的化身,爱茶,愿为茶奴,先苦后甜。读懂这个字的人,也是一个知识渊博,且有大智慧的化身,是自己文学爱好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便足。所以,朱永观同意出任福江书院的第一任山长,愿与吴达堂等人一起执教兴邦。

等到朱永观出任福江书院的山长,吴达堂等人就吩咐在书院内种植了朱永观喜欢喝的坡心茶,让大家在讨论学习之际,喝茶观茶,以茶为榜样,学习坡心茶的精神:先苦后甜。

慢慢地,在朱永观等人的悉心教导下,书院学子们埋头苦学,终于在同治五年(即1866,福江书院成立第六年),福江书院士子赴广西崇善县(今崇左市)应试院参考,有李奎春、李江春、李富春、李芳春等十八人榜上有名,后世称为“福江书院十八学士”。从此,坡心茶的精神象征就深深刻在了福江书院的校铭上。

新闻推荐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浦北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

浦北讯今年以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下,浦北县交通运输局聚焦边远农村群众出行难题,着力破解建制村通客车...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