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手拉手 山乡变“金窝” 钦州市发挥企业主动性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周顺彬
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到社会责任,获得经济回报,是近年来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研究的课题。实践中,各县(区)积极厘清与企业家的“亲清"关系,让脱贫攻坚与人力资源、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等要素有机结合,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改革之路。
把市场要素融入扶贫中
与以往只管种养不问销路的做法不同,在近年的扶贫工作中,帮扶企业把市场要素和意识传导给贫困群众。
在浦北县,面对贫困群众担心水果销路的问题,该县采用“保价回收"策略,引导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委托管理协议》,明确写明:“当市场价格走高时,按市场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好果4元1公斤、次果2元/公斤)时,按保护价收购。"自2018年来,已累计保价回收百香果138.75万公斤,支付保价款83.25万元。
当下,种养仍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依托,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宣传和扶持,帮助群众做生意、闯市场。
钦北区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发动非公企业、商会组织,通过采购、代销、委托种植、加工等形式,开展电商扶贫,拓展农特产品网销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引进“和汇家"新村淘电商投资公司开发钦北农村电商项目,建成189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电商对行政村的全覆盖。
去年,钦北荔枝迎来大丰产,“和汇家"新村淘联合各大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钦北荔枝网上行"电商扶贫活动,促成网上销售荔枝60万公斤,宣传带动外地客商收购荔枝500万公斤,有效帮助贫困户解决荔枝销售困难。
寻找商机提升种养效益
说到种养,群众最担心的是产品卖不出去,价贱伤农。为最大程度避免这一问题,钦州市想了不少法子。
浦北县通过实施“基地示范+分包管理+保价回收"发展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该县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先后注册“浦百"“金果源"商标,其中“浦百"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百香果出口基地证书和国家百香果品种原产地保护认证,“金果源"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双汇"等果汁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同时,该县还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发展百香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其中,浦北县香果人家农业公司投资建起了深加工厂房,并注册了“浦香人"百香果饮料,日加工量已破100吨;浦北县南国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广西北部湾珠乡橄榄食品公司合作,又建成日加工量200吨的浦北县第二条百香果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群众种植、企业深加工、电商销售一体化发展。
截至目前,浦北县百香果种植面积2000多公顷,总产值2.1亿元,带动2439户贫困户种植百香果,已实现了30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钦北区,打通“企村联建"路径,用群众最乐意的方式来脱贫,用企业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帮扶,实现“企村联建"互补,资源共享。
落户钦北区的广西恒旭工程质量检测公司与平吉镇大田坪村联建后,承诺投入30万元3年期还本无息贷款,用于大田坪村发展养蛇产业。目前,该村已销售第一批商品蛇,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预计今年该村通过养蛇产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富牛牧业有限公司则引导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已有9个镇、16个联建村跟进,公司按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已向202户贫困户发放分红174.8万,为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提供保障。
提高干劲激发内生动力
让企业感受到助民脱贫的回响,让乡村在获得扶持时动力十足。
在浦北县,通过实施“工资性收入+鼓励性奖金+管理费用+亩产量奖励"四重收入模式,实现了贫困户技能提升、工资性收入提升,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据了解,浦北县香果人家农业公司将25公顷百香果基地分包给20户贫困户管理,企业前5个月支付户均1000元月薪,5个月后进行分户验收,果苗挂果给予1000元奖金,未达标则不支付;百香果成熟后,以1元/公斤支付管理费。年末企业再对总产量统计,根据年平均亩产量,按区间等次进行绩效奖励。这使每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4万元以上。
在钦北区,则顺应群众故土难离的情结,就近开展就业帮扶。今年以来,该区已组织66次培训,培训贫困户1019户,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创业就业技能储备。
而通过组织企业与联建村设立“扶贫车间",除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能让出租村级组织空房和土地等形式同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该区已建立5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80个。通过发动企业就近安置贫困户就业,今年上半年,该区又有960名贫困户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新闻推荐
科学实践本报记者周丽虹通讯员黄翰玲摄影报道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近日,浦北县第六小学开展为期9天的“启迪科学智慧成就科...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