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才叫和谐 浦北县北通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钦州日报 2019-10-21 10:35 大字

本报记者 黄福兴

宜居宜商,是一座城市的境界;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诉求。

今年以来,浦北县北通镇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秩序良好、执法公正、群众满意"和“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工作目标,以全面推进平安北通、法治北通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政、规范司法、畅通服务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方法,

让全社会参与管理

按照“党支部+网格"的模式,北通镇建立4个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15个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把镇党委的职能向村级延伸。在党建和廉洁工作站建设运行中,北通镇探索总结出“两下两上"工作法,即“每周一镇党委把本周工作通过安排表下发到工作站,工作站根据镇党委的安排表结合各村实际将周安排下发到村;每周五,各村通过周报表将本周工作完成情况上报到工作站,工作站汇总上报到镇党委",以“3+1"层级联动为纽带,即“镇党委、政府层级——工作站层级——村层级",进一步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使得百姓的问题和困难在网格解决,进一步维护广大党员群众的利益。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北通镇15个村(社区)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2%,热点难点协调解决成功率97.3%。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难于管理、人员分散的实际,北通镇创新建立北通镇驻小榄流动党支部,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联系务工创业群众发挥积极的作用。利用党支部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集中法治宣传10余次、发放扫黑除恶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切实提高外出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本地外出人员“一本账",对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双向管理",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服务与管理共赢"。通过两地协作,今年以来,有效化解外出务工人员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涉及劳资、工伤资金50多万元。

多方联动,

让矛盾化解在一线

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特点,北通镇坚持“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今年以来,北通镇各部门既协同联动、依法办事,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化解矛盾纠纷问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综治、公安、司法、国土等部门做到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信息上汇合,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北通镇社会政治稳定,多部门开展联调3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起。

北通司法所、人民法庭坚持深入到村组、社区,实现法官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举行法制宣传2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1000余人;把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流动小法庭开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真正让司法为民理念落地生根,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洽在一线。

群防群治,

让群众生活更和谐

为了构筑“我爱我家"群防群治新格局,北通镇以“敢管事、会管事、管成事"作为推选依法治村理事会成员的核心标准,以党员队伍为主体,以农村调解能手、乡贤等德高望重人员为骨干,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村民理事会“理"好自家事,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理事会,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北通镇266个自然村已全部成立村民理事会,覆盖率达100%。

北通镇还充分发挥村中骨干力量,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巡逻,组建义务巡防队。高林村召集村内热心群众组建摩托车巡防队,不定期开展巡逻,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农村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义务巡逻队成立以来,辖区内治安案件率下降40%,治安案件、农村矛盾纠纷等得到有效控制,切实保障村委的治安环境,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 蹄疾步稳抓铁有痕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之八

本报记者周顺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面对全市“尚有7.8万贫困人口未脱贫、71个贫困村未摘帽”的现状,钦州市强...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