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面包,也需要梦想!” 浦北白石水镇陈依村村民符艳宗的雕刻人生
本报记者 姚绍贤 通讯员 赵英苡
符艳宗正在专心雕刻本报记者姚绍贤 通讯员赵英苡摄
夜深了,电视关了,灯灭了,村民纷纷入睡了,可符艳宗家的灯还亮着。台灯下,他手执一把纤纤刻刀,全神贯注地在一块石头上雕刻着。
今年42岁的符艳宗是浦北县白石水镇陈依村村民,从小他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前,记者驱车来到陈依村,一进符艳宗家门,就看到大大小小的树根、木头、石块堆满了整个院子。百余件惟妙惟肖的根雕、石雕作品摆放在一个遮荫棚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竟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符艳宗的爷爷是个传统木匠,受到爷爷的影响,符艳宗很小就喜欢绘画和雕刻。他说:“小时候看电视,发现古装片里一些建筑的门、房梁、窗户上的雕画十分好看,就想把它们画出来、刻出来。"
画画需要纸和笔、雕刻需要刻刀,符艳宗没有,他就到处捡人家丢弃的废纸、废铁拿去卖,换钱买需要的纸和笔,还有刻刀。没有人教自己如何使用笔和刻刀,符艳宗就自己摸索。
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里,符艳宗的家境并不是很优越。为补贴家用,他小学五年级未毕业就外出打工,帮助别人盖房子、做装修,而那时候的他才14岁。
外出打工的日子虽然辛苦,可却是符艳宗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大幅提升自己画画、雕刻水平的好机会。打工期间,他常常跑到大街小巷看一些艺术大师如何用毛笔、铅笔为别人写字和画画,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并现场拜师学艺。“白天在工地上忙,晚上没有活干的时候,我就画画、雕刻。后来,有人看到我画得不错,就找我帮他画肖像。"回忆起自己的绘画作品头一次得到别人认可的场景,符艳宗至今都感到高兴,他说:“别人的肯定和鼓励,给了我继续绘画和雕刻的信心。"
画画、雕刻,符艳宗主要靠自学。虽然他十分刻苦,可并没有得到父母和妻子的理解,在父母眼中,雕刻东西,只是消遣,不是营生。可符艳宗却执着地认为,画画和雕刻是他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的心里有一个艺术梦想,让他在艰难的谋生中努力创造着物质财富,也想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符艳宗说:“制作根雕、石雕作品很有讲究,主要在于灵感和发现。一旦发现好的原材料,灵感一来就立刻截取、扒皮、雕刻、打磨抛光、后期处理及喷漆,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马虎。"
每雕刻一件作品,符艳宗都会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甚至有点走火入魔,有时从天黑雕刻到天亮也不知道疲倦。他笑笑说:“想好要雕刻什么,我就一心想着把它尽快弄好,一忙起来,就忘记时间了。"
在陈依村村民的眼中,符艳宗确实有点怪。村民说,“经常看到他在河边捡石头,人家扔掉的石头、烂木头,他却当宝贝,什么都往家里捡,就像个疯子一样。"
曾经也有大企业老板邀请符艳宗到公司工作,他竟摇摇头拒绝了。符艳宗说:“雕刻东西是手工生产,我十分享受手工雕刻的过程,也喜欢自己的艺术创作,大企业的机械化雕刻并不适合我。"《九龙戏珠》是符艳宗雕刻出来的第一件大型根雕作品,他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当把这件根雕作品换成货真价实的9900元钱时,符艳宗很高兴,也很知足,他说:“我喜欢画画、雕刻30多年了,没想到我的兴趣爱好有一天也能创造物质财富。对于未来,我还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在不断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同时,创作出更多更精美的雕刻作品,让许多家庭都摆放我的作品,让我的家人过上更加幸福富足的日子。"
新闻推荐
中共钦州市委员会组织部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钦组示字〔2019〕5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陆智,男,1976年10月生,汉族,籍贯广西钦州,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