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跳岭头”引港台媒体关注

钦州日报 2018-12-26 10:03 大字

本报讯 日前,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深入浦北县北通镇采访“跳岭头”非物质文化,拟在香港文汇报“神州传承”新闻专栏以整版或半版的形式进行全面报道。11月30日,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记者也采访拍摄了该县的“跳岭头”文化,用以制作“大陆寻奇”节目。

“跳岭头”是浦北县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跳岭头又称“跳鬼僮”“傩舞”“颂鼓”等,属面具舞蹈类,历史年代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傩祭的记载,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文艺。每年到了农历八月,秋高气爽时节,跳岭头活动便开始,一般每乡习惯有几个固定演出点,各点有习惯的固定活动日期,一般在山坡上演出,故称“跳岭头”。表演时,艺人都戴面具,身穿戏服,有时手执刀斧、禾叉、锹、铲之类农具充作兵器,踏着乐曲的拍子,在草地上扭动着身躯表演。演出程序共分六个步骤:开始是一人出来演“开坛”(单人舞);接着二人出来演“扯大红”(双人舞);三人出来演“跳三师”(三人舞);四人出来“拜四师”(四人舞);五人出来“舞五雷”(五人舞);最后是群舞,伴以各种妖精鬼怪出来,“五雷灭妖精”,庆丰收结束。千百年来,浦北跳岭头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浦北特色的傩舞文化,传递着浦北人对生活的热爱。

浦北是全国先进文化县,历史文化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先后有民间“跳岭头”“舞青龙”“舞麒麟”“鹩剧”和“小江瓷”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跳岭头”于2014年又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覃科棵)

新闻推荐

2018年度群众对全区公安机关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市公安局再夺第一

本报讯近日,自治区公安厅公布了2018年度及第二期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调查结果,钦州市公安局喜获年度满意率95.44%排全区第...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