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与“回”的尴尬韦达

钦州日报 2018-11-19 11:51 大字

这一次回乡,我没有半点犹豫纠结。

早晨起来,麻利地吃完早餐便急匆匆地踏上回乡的路程。得益于近年来浦北经济快速发展,从县城出发途经贵合高速,只需15分钟即可回到家乡。

刚下车,一幅幅热闹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杀鸡的杀鸡、洗菜做饭的洗菜做饭,全村人都在为即将进行的祭祀活动做准备。“16回来了”“16叔好”……我或熟悉或陌生的兄弟叔伯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大家出发没,我没来晚吧?”我着急地问二哥。

“是‘回’还是‘来’?”旁边的五哥皱起眉头紧盯着我,语气中略带责备。

我瞬间一愣,顿时陷入尴尬和沉思中。很明显,刚才的询问该用“回”而不该用“来”。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尴尬,难道在外求学工作多年的我在言语表达上竟愚钝至此?是一时心急的表述错误,还是久居他乡后潜意识里早把家乡当异乡?一连串疑问涌现在脑海中。

“出发了。”这一声呼唤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我快速跟上队伍的步伐。

当我虔诚地跪在祖先的墓碑前,俯首凝视祖先们曾经踩过的土地,幻想、惆怅、伤感一起涌上心头。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她生前的点点滴滴,如若在昨天,仿佛还健在。我牵挂着她,她肯定也在牵挂者我。我想起父亲跟我说起的爷爷,他性格随和,喜欢逗小孩,出门总是带着一把糖。

突然,我有一丝顿悟,纪念虽然只是我们民族文明的一小部分,却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在纪念中传承,血脉之力,就这样平淡而坚韧的传承了下来。这场绵延千年的祭祖仪式,味道也许越来越淡,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也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饭后,我坐在村口的井边静思。在外工作,伴随着的不仅仅有奋斗的信念,还有更多的失落、委屈、无奈……这些都在折磨着我的内心,同时也在历练着我的青春。在这样的情感之下,我开始怀念我的家乡,我也同样开始理解根的意义,这种情结斩不断。对于家乡这个词,我永远都会用“回”字来搭配,刻骨铭心,哪怕到我生命结束的那天,它的意义依然永存。

新闻推荐

浦北人大搭建好代表活动平台从“室内”走出来 从“墙上”跳下来

龙门镇平垌片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参观大浦高速路大茅垌隧道施工现场本报记者唐云建通讯员韦立岩宋少波摄本报讯(记者唐云建通...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