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变:从“小巧玲珑”到现代滨海之城本报记者 周顺彬
日新月异的钦州新城区 张晓冬 摄
回望自治区成立后的60年时光,钦州城的变化从以人民路为轴心的五条马路随着光阴一点点延伸开来,直至形成了今天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国家园林城市,昔日钦江之畔那个“小巧玲珑”的小城已长成蓬勃发展的现代滨海城市。
小城安全 秩序井然
“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人民路一带,各地前来交易货物都在沙园市场。”吴昭坤是位2014年退休的市城监支队老干部,1979年参加工作,接触了大量钦州城的发展瞬间,回想起各个节点仍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1979年的钦州地盘不大,东到现在的城东市场,西至今天的城西汽车站,南则到钦州军分区,北面最远到旧的汽车总站。城的四周是稀疏的村庄和山坡。
1954年出生的吴昭坤说,现在的人可能难以相信,当时全城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只有大花坛担负起车辆调头和分流的作用,因为当时车辆稀少,交通秩序井然。”
由于犀牛脚、尖山等地通往五马路一带仍是泥土路,群众从海里捕捉到的海鲜也极少拿到沙园市场出售。干部群众很少在市场上吃到海鲜,因为数量稀少,价格很高。“那时的市场是哪个到先哪个摆,也没有固定的摊点位置。”吴昭坤说,由于市场规模总量小,1979年以前市场管理还是由工商部门负责,城管部门尚未成立。
虽然浦北和灵山县城与钦州主城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但由于道路状况不好,都要4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群众往来主要是乘坐国营运输公司的客车。因为基本上没有私人车辆,各县及市区尚未有交警设立,车辆和交通的管理功能还由交通部门负责,称呼叫“交通监理站”。
新城热闹 日新月异
“结合城市的发展,1990年钦州城区开始设立城管大队,负责对城市科学管理。”吴昭坤说,大队成立时只有30人,负责管理人民路、文峰路、南珠大街和子材大街等城市道路,不过当时城管部门还只是建设局的下属机构,也顺带负责各建筑工地的建筑物料堆放管理和施工噪音控制工作。
到了1995年,钦州城开始从一马路往北发展,如今的恒商大酒店一带各项建设逐步启动。
一时间,不断涌入的施工队伍和来到沿海寻找致富梦想的各类人群,造就了钦州湾广场一带无尽的夜宵大排档和露天“卡拉OK”。当时,无论是本地群众,还是外来人员,夜晚到路边的摊点点上一碟炒田螺、一碟烤生蚝和几碟炒粉,与三朋五友喝上几瓶啤酒,再花十几元唱唱歌,就是一种最寻常又最舒适的享受。
如今,路边长龙般的火红夜宵摊景致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回忆,因为现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已是一座日新月异的新城。“随着一桥、二桥、三桥、四桥和五桥的先后建成,城区的框架被进一步拉大。”市市政管理局局长庞东说,如今该局管理的市政道路总长已达531.78公里,市政道路面积1386.09万平方米。
一城若一家 园林城市终长成
“从南北高速钦州西收费站下来,就觉得这座城市的绿化、美化得格外好。”陈婷2018年参加工作,是位选调生,目前在市园林管理处生产技术科工作。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她,一进钦州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正在优雅地迸发她的活力。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何徽走进浦北县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中心的“家事法庭”,书架上放着有趣的书籍,桌子上有电脑、有茶水,还有舒适的座椅和沙发...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