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竹子惹人爱

钦州日报 2018-09-19 09:28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顺彬

享誉区内外的浦北县代表性产品“丹竹液”到底是用何种竹子为原料?日前,记者走进浦北县一探究竟。“我们浦北的各个镇都有种植,又不挑地,房前屋后都随便生长,名叫丹竹。”从小在浦北县长大的小江街道居民陆秋丽介绍。

把生长在身旁的一草一木转化为强健身体、提升生活质量的“助手”,浦北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竹子要么只能用于编织箩筐、背篓、簸箕等,要么只能做建筑搭架使用,该县七里八乡的乡亲却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做起了“吃竹”的生意,且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经营,打造为当地一张响亮的经济名片。“岭南气候湿热,而竹液自古以来在民间就被用于消渴解毒、养血清痰、醒酒降火、利咽润喉之用,如今紧跟市场经济步伐,使其成为商品,造福的不仅是商家,还有种植丹竹的乡亲们。”浦北县乡土作家梁妙玲告诉记者。

而作为众多以竹子为原料的生产各类商品中,以出产“丹竹液”而著名的广西健美乐食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鲜竹一吨800元,竹液1公斤7元,提取竹液一二年,我们就会通知各个种竹农户把自家适合出售的丹竹砍下运到公司里。”该公司负责联系竹农的经理赵善英说丹竹不需要特别护理和施肥杀虫,有块地就能长,有几丛丹竹就像拥有了可以换取油盐的“储钱罐”,需要的时候就砍下送到公司里“提现”。“这家公司1985年创办,安排了不少同样跟丹竹有着深厚感情的乡亲就业,现在115名员工中,从一办厂就入职的占了三分之一。”健美乐公司总经理陆强说,公司已经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

因竹而聚,势必也会因竹而乐。在成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后,该公司出资培训员工,让他们取得各种技术证书和上岗证书。从此,员工们积极参与基层扶贫的劲头更足了,只要公司安排都乐意到基层去,帮扶农户、培训农户掌握种植操作技术,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竹液一般在从地面上的第三至第五节采较好,也较容易操作,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后四小时内送厂加工。”在如何收集竹液的技术环节中,技术工人韦波将经验与要领毫无保留教授给当地乡亲。“鲜竹砍下之后,必须在三四小时内运抵厂家,以确保提取液的新鲜度,质量更好。”陆强说,看到乡亲们能用田间地头种植的丹竹和提取的竹液,把竹液和鲜竹两种方式换成钱,公司组织团队到处销售产品的劲头更足了。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一天的产能是7万罐丹竹液,市场已拓展到北京、广东、海南、贵州和湖南等地,还通过香港、台湾客商出口国外,看到年产值5000万元销售额之后市场仍需求拓展。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公司新增一条生产线,产量将翻一倍。“每多销出一罐丹竹液,乡亲们就能多赚一份钱,这也是我们企业做大做强的源泉和动力。”陆强说,相信经过公司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今后这“吃竹”的产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新闻推荐

私开交叉道口,危险且违法!浦北路政执法大队及时制止整治

本报讯(记者陆燕通讯员宾海霖)9月5日,浦北路政执法大队巡查人员在巡查至国道S308线K43+100处时,发现路面有大量泥土污染,不仅...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