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助抢收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王十庆 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里,麦穗饱满、麦浪翻滚,几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民们骑着电动三轮车一趟趟往家中运送麦粒……5月3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时,映入眼帘的正是这样一番忙碌景象。
在田间忙碌的不仅仅是收粮的村民,还有市供电公司驻三星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烈日下,他们一边组织收割机帮助贫困户抢收,一边安排电动三轮车帮助贫困户运麦粒,每个人早已汗流浃背。
71岁的刘传启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伴两人都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近几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下,老两口于2016年顺利脱贫,可因身体原因,干农活还是比较吃力。“昨天地里还有点湿,今天天气好,要赶紧趁着晴天收麦。”刘传启说,他和老伴正犯愁时,扶贫工作队找到了家里,提出免费帮助收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家3亩地小麦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
“我们在三星村包保45户贫困户,其中有30户种了小麦。往年,我们都是给包保户送农资等物品,今年则是通过解决午收费用来帮助他们。”市供电公司驻三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烁告诉记者,30户贫困户大约种了80多亩小麦,预计4天左右就能全部抢收完毕。
据了解,自5月28日三合镇开始全面午收起,该镇党员干部和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全部投入到午收工作当中。“连日来,全镇党员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放弃休息时间,走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他们抢收,基本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确保颗粒归仓。”三合镇党委书记梁峰告诉记者,针对贫困户家庭缺劳力的现状,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从联系收割机、搬运粮食、清运回收秸秆等方面,主动靠前提供“一条龙帮扶”,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在帮助贫困户抢收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帮扶人员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的想法,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同时鼓励他们在午收后发展适应性农业或特色种养业,通过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梁峰说,三合镇今年共种植小麦3.6万多亩,其中贫困户的种植面积有1430多亩,目前在各地党员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收割了三分之一,余下的也将在本周内收割完成。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记录测温数据本报记者龚福清通讯员吴有君摄本报讯(记者龚福清通讯员吴有君)5月14日傍晚,夜幕降临,钦州浦北供电局输...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