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未老 “小年轻”干练——市区农信联社农村金融服务站见闻

钦州日报 2018-03-21 11:29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建城

梁思思制图

能为村里的老人服务,90后小伙罗朝贵感到很开心 本报记者 李建城摄

今年74岁的潘胜亮,被村民亲切称为“未老"的“老会计" 本报记者 李建城摄

说到潘叔,钦北区那蒙镇四维村无人不晓。

他的大名叫潘胜亮,今年74岁了。年轻时,一把算盘打得准,而今虽然年事高了,但仍敢接过村里唯一一个金融服务站。头脑依旧灵活的他笑言,这个服务站啊,不仅让他晚年能够发挥余热,而且为周边村民享受金融红利大开方便之门。

74岁的“老会计"未老

“老潘啊,帮我把存折里的1600块钱取出来,我有急用!"3月16日,记者刚走进服务站,门外的村民黎德有就匆匆进来,将存折往潘叔手里一递,说出需要取款金额。潘叔熟练地把存折在刷卡机纵向一刷,随后从保险柜里取出1600元,在验钞机上验过5遍后,将钱递到了黎德有手中。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在前后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已为4位村民取了钱。“今天取钱6笔,共计2230元。"这是潘叔记在“账本"上的数目,每天为村民取款或者转账后,他都会把数目记在本子上,或者把村民换存折、改密码等要求一一列好,向银行反馈。月均下来,他为村民取款多达230多笔,金额8万余元。

这个金融服务站,是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在钦北区那蒙镇的首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自2014年开通至今,潘叔已累计为村民办理交易笔数7249笔,交易金额369.65万元。被村民亲切称为“未老"的“老会计"。

作为这个“小金库"的管门人,潘叔要为村民们取钱、转钱,算清每一笔数目。“早上7点就早早开门了,有时候到晚上10点还有人来取钱,但我都习惯了。"他说。

由于服务对象大都是老年人,行动不便,他有时还要为他们换存折,经常在村头与镇上的那蒙信用社之间跑来跑去,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而这个站点,也成为附近村民最爱来的地方。“老潘人好,态度好,有一次我来取钱,钱不够,他立刻骑车去镇上帮我取了回来,真的很感谢他。"坐在一旁的李瑞说。

27岁的“小年轻"干练

在钦南区久隆镇石安村,也有一个同样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90后小伙罗朝贵是这里的“站长"。刚设立没多久,就吸引了很多周边的村民,他们不用再跑到镇上的久隆信用社排队领取低保金了。

清爽的短发,匀称的身材,忙碌的罗朝贵透着干练。他高兴地说,能为村里的老人们服务,让他们少跑一些路,又能按时取到钱,他感到很开心。目前,该服务站月均交易笔数217笔,月均交易金额6.7万元。

74岁的“老会计"未老,27岁的“小年轻"干练。他们每天看似简单又琐碎的工作,却能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以享受存款、贷款、汇款、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正是这样一个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加快了金融服务触角的延伸广度和深度,开辟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领域。

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电子银行部经理蕾蕾介绍,目前,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全市(不含灵山、浦北)已经增加到13个,农村金融服务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截止去年末,该联社在辖区内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都设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共275个。其中,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3个,惠民支付服务点262个,布设桂盛通275台,实现辖区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造了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服务的惠民便民平台。全年累计交易笔数32.48万笔,交易金额13637.3万元。

新闻推荐

浦北扶持发展种养业 最高奖励50万元

本报浦北讯浦北县近日出台百香果、“浦北黑猪”产业发展扶持工作方案,从2018年至2020年,力争通过3年的扶持发展,使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新增能繁母猪2万头,黑猪出栏量达60万头。经多年的发...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