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12昼夜拆除海上“炸弹”

广西日报 2020-10-21 07:19 大字

本报记者蒋予昕通讯员黄小凤

一艘靠泊在钦州保税港区的油轮在装载石脑油作业期间,机舱发生险情。危急关头,在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的指挥下,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经过12个日夜奋战,成功处置了钦州港建港以来最大的危险品船舶遇险事件。10月12日,钦州市召开表彰大会,对参战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8月4日,钦州保税港区某码头一艘装载880吨石脑油的3000吨级油轮泵舱发生石脑油泄漏,导致机舱内部充满大量石脑油蒸汽,随时可能爆炸。

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海上搜救中心来电,请求支援。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得知险情,紧急调令钦州6个消防站、6个战勤保障单元、31辆消防车、130名消防指战员火速赶赴现场。同时,启动相关预案,命南宁、北海、防城港等3个消防救援支队集结待命。

当时,油轮上石脑油的气体检测浓度从最初的35%上升至100%,达到了爆炸极限。处置小组决定由消防部门、专家组成一个7人“敢死队”,率先登轮侦察。

10日凌晨,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战斗正式打响!处置工作前5分钟最为危险,所有人员都趴在地上,利用拖轮的船身作为掩体,屏住呼吸,留意着注氮的每一点动静。队员们每隔一小时就要深入船舱内检测真实的氮气含量。

至10日17时,检测数据显示可燃气体含量降至5%以下,泵舱含氧量0%,机舱含氧量8%以下,意味着爆炸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随后,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液氮车连续120多小时奋战,注氮约3万立方米,为过驳作业及油污处置提供了必要的惰性安全环境。

8月15日23时5分,机舱、泵舱渗漏油污处置完毕,各项数据值均在安全标准以内,钦州港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最终成功摘除!处置过程中,无爆炸漏油发生、无人员伤亡、无水域污染,这起危险品船舶救援事件成为全国同类事件中处置的成功案例。

新闻推荐

醉美北部湾 康养旅居目的地 碧桂园双节钦北防三盘联动

实景图碧桂园·北海阳光项目区位图。钦州茅尾海实景图。营销中心实景图。碧桂园·北海阳光——享受“东方迈阿密”康“氧...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