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送到家门口 帮扶托起致富梦 钦北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观察

钦州日报 2020-05-19 09:19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扬雪 通讯员 黎培主 易才亮

5月13日,钦北区那蒙镇那桂村低保户黄永树在湴山村扶贫产业示范基地附近种植竹荪。黄永树敢于“吃螃蟹”,源于4月24日参加了湴山村竹荪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种植0.13公顷竹荪很有底气,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而且又保价回收。”黄永树说。

近年来,钦北区根据村情,立足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特派员下村送技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5月12日,在青塘镇那路村农民技术实用培训班,科技特派员韦东胜从辣椒的育苗、定根、管理、采摘、采摘后管理,详细给贫困户讲解。

那路村是2020年预脱贫摘帽村,全村建档立卡户39户,在家务农有34户。贫困户苏子兰种植0.06公顷辣椒,但是品相不好,而且产量又上不去,今年采摘的辣椒利润不到1000元.

跟苏子兰一样,苏万园也面临着技术的难题,0.13公顷辣椒,今年仅收入2000多元。

驻村第一书记曹小林应群众要求,协调钦北区扶贫办,安排辣椒实用技术培训班,40多名农户参加培训。“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地进入本地的辣椒少,市场上辣椒价格比较高,贫困户看好辣椒前景,要求举办辣椒实用技术培训班。”曹小林说。

据介绍,2018年9月,钦北区组建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指导服务中心技术员人才库,首批入选科技特派员13人,主要是农艺师、兽医师、畜牧师和水产、农机、林业工程师,根据贫困村群众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农村为贫困群众传经送宝。“我们要把培训与实用结合起来,为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发展特色产业增收。”钦北区扶贫办副主任冼礼佳说。

合作社推广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5月12日,钦州市大明中心检测检测报告:钦北区大垌镇平山村的稻谷、土壤均含有天然富硒。

提起富硒土壤、稻谷,驻平山村第一书记梁敏钦记忆犹新,2018年3月他从大垌镇横岭村转任到本镇平山村,在特色产业方面,一直推广红米水稻。当年,发动群众种植早造、晚造红米共34.67公顷,原以为红米稻谷价格高,但是群众种出10万多公斤稻谷销不出去,遭遇到群众的质疑。

平山村独具自流山泉水灌溉、花岗岩石底、沙质土的天然条件,“平山大米”的口碑在坊间早有传闻。去年,梁敏钦联系钦北区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前来指导。专家建议,以平山村的村民合作社名义,将村里的土壤、稻谷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检测结果为含天然富硒元素。

如今,得出富硒检测报告,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梁敏钦立马申报富硒红米农产品认证,并同步策划商标,以“合作社+实用技术+农户”方式,推广种植,辐射带动群众再次种植。

近期,平山村计划邀请科技特派员前来培训,将富硒红米打造成地方特色产业。目前,该村有23户农户加入种植行列,预计晚造种植13.33公顷。“产品的地标认证出来以后,注册商标,回购或代购群众的富硒红米,通过包装产品,采取电商、单位饭堂、工会福利等办法销售,让群众吃上‘定心丸’。”梁敏钦说。

据了解,该区加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能力建设,今年安排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后生”技能培训、“雨露计划”补助等项目资金共255万元,增强贫困群众的持续发展“造血”功能。

贫困户学习实用技术,提升产业覆盖率

5月14日,驻大直镇彭久村第一书记利钦世忙着联系辖区的生猪养殖,为10户贫困户代购猪苗。今年,利钦世充分利用该村的“第一书记联镇包村”帮扶经费,为有意愿发展产业贫困户代购10头猪苗、1900多羽家禽,惠及31户贫困户,确保全村贫困户产业覆盖超过90%。

据悉,彭久村建档立户共71户,该村根据村情,将猪、鸡、牛以及优质水稻,作为“3+1”特色产业。

彭久村党支部书记宋忠群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本地的生猪养殖大户。在遭遇非洲猪瘟疫情的情况下,她家保持年产生猪约200头规模。在宋忠群的带动下,很多贫困群众恢复生猪养殖。

彭久村委巴力自然村建档立卡户凌安光,存栏生猪50多头,是村里“3+1”特色产业受惠者之一,今年获得生猪产业以奖代补资金0.6万元。

利钦世征询贫困群众的意愿,5月15日邀请畜牧专家科技特派员前来培训授课,重点学习防疫技术,降低养殖风险。“生猪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但是成本高。”黄秀洪说,“专家来指导,我们就大胆去养殖。”

据了解,今年钦北区举办的每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还协调农村信用社信贷员宣传小额信贷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难题。

新闻推荐

畅饮过后满地狼藉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垃圾满地影响市容5月17日上午,滨河东路步行道上,赫然摆着八九个啤酒瓶,以及纸皮、烧烤竹签、塑料袋、塑料...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