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主通道打造“门户港” 代表委员集思广益为钦州市“全力打造国际门户港全面推进通道建设”支招
本报记者 李香晖 陆 燕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2020年主要工作的安排中强调,要全力做好“港、区、产、城、人”五篇文章。“港”作为五篇文章的开篇,如何“全力打造国际门户港,全面推进通道建设”?就这个问题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集思广益,纷纷支招。
关键词:用海增量
助力硬件建设
在过去一年里,钦州市加强与铁路、港口、物流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工建设钦州保税港区7-8#集装箱泊位自动化改造项目,如期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钦州保税港区东卡口等破瓶颈项目,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钦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城市,且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2亿吨,位居广西首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增长33.5%,增速全国第一。
“作为海洋主管部门,2020年将继续做好‘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五篇文章,服务好重大项目用海,加快推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五届人大代表、市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李远钦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争取将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重大港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积极探索创新重大港航及公共项目用海机制,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积极盘活海域资源存量,妥善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切实解决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自贸试验区用海服务。同时,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认真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立海洋生态项目库,重点推进孔雀湾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钦州港淡水湾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鹿耳环江红树林修复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钦州市海域综合整治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江海宜居城”创造良好海洋环境。
关键词:优化服务
降本增效并进
作为新通道海铁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钦州市主动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经过15年的建设,大港口大物流已经初见规模和成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过去原油只能过驳成小船,目前10万吨油气码头即将投运。企业也在大港口大物流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作为其中一家企业,为钦州贡献了40亿的税收,“厂在钦州,销在钦州,发财在钦州”的北部湾石化产品集散地也初具规模了。
市政协委员、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春认为,任督二脉既然已经打通,我们更需要是凝心举起运内功,把好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实现“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畅”,更“廉”,海铁联运的效率要提起来,油气输送的效率提起来,物流的费用要降下来,这才可以给经济带来更大的动能。要用绣花的功夫把链条补起来,补好服务业的、贸易、资金等链条,合理搭建一体化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优化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协同创新环境。与此同时,世界石化产业集体向材料型转型之际,北部湾石化产业初展宏图,加之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政策,钦州绿色石化产业恰逢其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地遇见难得的良好大发展机遇、黄金机遇。
关键词:通道扩大
助推拓宽“朋友圈”
作为新通道海铁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钦州市主动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据统计,去年新开行宜宾至钦州等4条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广西首趟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243列,到发总箱量11.2万标箱,开行数量和到发总箱量实现翻番。同时,新增至南美东等3条国际集装箱远洋航线。“海上‘朋友圈’的扩大,使钦州市海上运输航运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促进钦州市水路运输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助推了钦州市全力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对此,建议大力发展航运企业。”市五届人大代表、钦州鸿翔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鸿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永浮提出,可以从鼓励新增船舶运力,提升新增运力奖励,鼓励扩大运力规模及企业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等制定奖励措施。还可以实施税收返还,让航运企业收入全额在钦州市开票、纳税,按照企业新增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式,对地方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同时,从加大水路运输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钦州市水路运输业稳步发展。
新闻推荐
替钦州人民看好政府“钱袋子”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审议部门预算
本报讯(记者陆燕通讯员刘锻周永富)4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2020年部门预算专题审议会,关注政府部门如何花钱、花在哪里...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