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诗杀人”宋之问
□新时报记者 徐敏
初唐四杰直至李白、王维所创造的盛唐诗歌巅峰之间的时期,在诗坛上较为活跃的诗人有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其中宋之问是争议较大的一名诗人,他因“因诗杀人”案而备受后世诟病。
关于宋之问的具体出生年份,现有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据闻一多和傅璇琮考证,宋之问于公元675年中进士,出生年份应该在唐高宗执政的前期或中期,可能比陈子昂略长几岁。宋家祖上不是名门望族,宋之问要迈入仕途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他也确实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高中进士走向官场。中年以前,宋之问的诗风浮华绮丽,写了许多歌颂当时朝廷和女皇武则天的应制诗。《新唐书·文艺传》记载:“之问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说明宋之问在武则天时期备受宠爱,飞黄腾达,武周后期他又依附于武则天面首二张兄弟,一时间在朝中炙手可热。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这时期他的诗作多是应酬之作。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位,宋之问的境遇走向下坡,很快遭到贬谪。后来,因朝廷势力的权力转移,他一度回到过朝廷,但随着唐中宗的驾崩和唐睿宗的复位,清理“武韦”时期弊政,将其流放到广东钦州,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将其赐死。
不过,就在岭南回中原的途中,宋之问写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宋之问不算短暂的一生中,大半都是在相对安逸的日子中度过的,所写的东西没有太大深度和文学价值。但是,这首《渡汉江》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中留下名字了。
除去那些应景而作的应制诗,宋之问在文学上是有才华的,然而后世对其人的评价却很低。一方面因为他在官场上趋炎附势,个人操守猥琐阴鸷,还有一桩学术公案让后人不齿。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上元进士刘希夷写了一首拟古乐府《代悲白头翁》,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精巧绝佳。该诗未问世时先被刘希夷的母舅、亦为上元进士的宋之问知晓,艳羡之余,竟要外甥将这佳句让给自己,但遭断然拒绝。宋之问恼羞成怒,派人将刘希夷绑架了去,竟用土囊将其活活压死。刘希夷初得此组佳句,得意之时曾自言恐会带来祸患,不料竟一语成谶,二十九岁便丢了性命。这一段为了抢夺佳句而闹出来的人命案,更给本来就人品低劣的宋之问身上印上了不可洗刷的污点。
人们有理由相信,人品卑劣的宋之问是有可能做出“因诗杀人”的事情的。不过,“因诗杀人”事件毕竟不是记录在正史中,后代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质疑。有学者认为,首先宋之问和刘希夷的舅甥关系没有确凿的证据,其次两人诗风差别迥异,宋之问强行把刘希夷的诗句放到自己的诗作中未必合适。清人沈德潜也认为,宋之问的诗才是远远高于刘希夷的,他虽然人品有污,但未必会做出这种杀人的事情。记载此事的史料很可能也是文人口头相传,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然而即便有学者质疑,大概源于宋之问本身臭名昭著的名声,不少学者依然把刘希夷的死因归咎于宋之问的索诗不成反起杀念。
还有一桩迷离的诗歌公案和宋之问有关。宋之问遭遇贬谪时曾途经杭州灵隐寺,写下了一首灵秀清丽、怡爽闲适的山水诗《灵隐寺》,可谓是其山水诗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首。其中颔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使人心襟开阔,豪气溢胸。然而对于这两句诗的作者也有争议,有史料记载,这两句乃是当时隐居在灵隐寺的骆宾王所作。宋之问吟出首联后,颔联通宵苦吟而不得,寺内一名老僧听毕对上这两句,传言这名老僧就是骆宾王。而事实上,骆宾王参与了徐敬业起兵被镇压后不知所终,不确定是被杀身亡还是改名换姓悄然隐居。
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他的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唐代大诗人张说论及宋之问诗时,曾赞叹道:“皆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不过因其劣迹斑斑的人品,后世对其人的评价大多颇有微词。
新闻推荐
迎春足球赛决赛场上,双方运动员比拼本报记者肖鑫摄影报道1月18日,2020年钦州市“体彩杯”迎春足球赛圆满结束,决出了今年钦...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