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上接01版)2018年以来,钦南区共投入经费150多万元,开展农、牧、渔虾、农机等专业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760多人次。
“振兴乡村要靠农村本土的‘小能人’‘土专家’和‘田秀才’,他们能让乡土活力再现,为推动钦南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钦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金芬说。
依靠“土专家",育出大产业
从今年5月开始,在尖山街道梨头咀村道路两旁,来往的群众发现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边是大片大片生长旺盛的海红米,套养着石蟹、牛蛙、小龙虾等水产品,一边是拓展养殖区建设如火如荼。
变化,源于乡土人才骆啟文自己富了不忘乡亲的一份情怀。他通过成立钦南区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尖山街道办事处签订土地流传协议,打造总体面积1455亩的尖山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海红米立体种养示范基地。
该基地年内预计收入280万元,将能带动黄坡督、西沟、犁头嘴3个资源短缺村每年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纯收益0.8万元以上,连动带动80—100户农户发展立体种养,实现25户贫困户产业覆盖。同时,街道下辖7个村(社区)通过参与示范基地的服务管理,每年每村获得服务管理费收入2万元。
目前,钦南区围绕百香果、山泉豆角、海红米、五指毛桃、大蚝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引导245名乡土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负责指导当地群众发展产业,辐射带动2.3万多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政策红利多、服务很贴心,我们就要返乡干出新名堂!"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基地内,骆啟文对未来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谭丕创重点督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产业
本报讯(记者姚绍贤)10月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丕创重点督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钦州进口木材产业的建议》(第...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