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品质再升级 治水建城为人民

南宁日报 2019-09-30 06:22 大字

南湖公园环境提升后受到市民称赞。 本报记者梁枫 摄南宁园博园美不胜收。 (彭寰摄)海绵化建设的青秀山风景区绿意葱葱。本报记者潘浩 摄邕江北岸公园风景秀美,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游玩。

本报记者刘增璇摄五象湖公园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相映如画,成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黄维业摄

深秋时节,风吹两岸满眼绿。如今的南宁山水入画、生态宜居,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南宁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绿城品质持续提升。

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百里秀美邕江、美丽的“南宁蓝”、清澈的那考河……成为南宁持续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亮点。

城市变大距离变短

2019年6月6日上午,南宁城市建设再传喜讯,继2016年、2017年地铁1号、2号线通车后,市民翘首期盼的3号线开通试运营,这是南宁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首府轨道交通从双线“换乘时代”升级为三线网络运营时代。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着力改善交通环境,以城市轨道交通引领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越来越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发展更加宜居宜业宜商。

“南宁地铁现在形成了网络,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家住小鸡村的市民蓝家富说。广大市民群众在尽情享受绿色出行便利的同时,现代都市宜居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宁人亲历了一场美丽的城市“蝶变”。

“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这是“老南宁”记忆里过去南宁建成区的面积,城市小、街道窄,有人称之为“蜗行”在道路上的城市。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70年来,南宁迅速“成长”:打通断头路,形成环通道;建设主轴路,形成放射线。光阴似箭,南宁交通大提速,城市旧貌换新颜。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南宁市民对“脚下的变化”赋予更多的期待,希望有更宽广的城市道路,让生活更便捷。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民族大道,被誉为南宁“第一城市大道”。它自西向东的延展建设是南宁市发展的缩影,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记忆。

2016年,完成改造提升的民族大道与地下穿梭的地铁1号线相得益彰,成为“广西壮乡第一路”“首府南宁第一街”,折射出南宁追求前进的步伐。

此外,南宁市还注重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南宁以历史文脉为经纬铸造城市文化之魂,让“老南宁·三街两巷”重放光彩,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与老南宁历史街区交相生辉,成为百里秀美邕江之畔一颗耀眼的历史文化明珠。

如今,美丽的南宁日新月异:以南宁为中心的南通北联、西进东融的高铁十字骨架已形成;吴圩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500万人次,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和国内主要省会城市;水路运输2000吨级货船可从南宁直达粤港澳。建成使用的跨江桥梁总数达25座,城市东西向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成,市内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气质”更好“颜值”变靓

整治一条江,改变一座城。邕江穿城而过,旧城与新城比翼齐飞,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华灯初上,从民生旅游码头上船,沿着邕江顺流而下,畅游阁、邕江大桥、壮族神话浮雕、南宁大桥、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碧波荡漾中展现繁华盛世图景,一夜行来意犹未尽。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得益于南宁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夜游邕江由梦想照进现实,碧水长流、生态宜居,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南宁新画卷徐徐展开。

邕江治理好不好,老百姓用脚“投了票”。每天到邕江边散步,看鱼翔浅底、赏绿树红花,市民肖均业说:“现在河道干净了,还修了亲水步道,各种体育设施齐全,生活在这里很舒适。”在休闲公园的篮球场上,每天都有大批篮球爱好者挥汗如雨。

一张蓝图绘到底。近年来,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突出“形、实、魂”,持续推动绿城品质升级。

从无人问津的臭水沟,到游人如织的湿地公园,经过两年多的精细化建设,那考河正逐步恢复自然湿地的面貌:广袤的美人蕉田辟出了水生植物试验区,让自然物种参与湿地的建设;在岩石瀑布上,自然生长了许多绿色亲水植被;白鹭、水鸭等野生鸟类在岸边的草丛里安家……

以PPP模式为核心、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经纬,“那考河”模式的治理成果为南宁市18条内河治理提供了借鉴,并成功复制在沙江河上。与那考河不同的是,沙江河拥有广西首座全地埋式再生水厂,该厂每天可处理约5万立方米污水,出水可达到地表四类水的标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已展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蓝天白云正成为南宁市民的生态福祉。

“现在南宁的蓝天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住在邕江边的摄影爱好者李辉深有感触,30多年来,他的镜头见证了南宁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的过程。

2018年,南宁收获了340个蓝天,相比2013年增加了4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5%提高至93.4%,“南宁蓝”成为常态。今年1—8月,南宁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PM10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4位。

彰显活力绽放魅力

放眼五象新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目之所及,处处彰显着活力,绽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

“过去这里一片荒芜,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五象新区很幸福。”家住蟠龙片区的市民朱水生见证了五象新区的华丽“变身”。

“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2006年,五象新区的建设大幕徐徐展开,静卧于邕江之南的五象岭迎来发展新机。

五象新区东起八尺江,西邻水塘江,北起邕江,南望滨海,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根据总体规划,新区以“一带一轴两心三板块六分区”为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

南宁市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新区建设,以昂扬的姿态跃步前进。特别是2013年至2018年,五象新区加速建设发展,进入了全新、全速发展阶段,一大批重大项目开竣工,“五象速度”不断刷新……

经过10多年的耕耘,五象新区逐步从一片黄沙漫天的荒地发展成一个初露芳容的现代化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共设施遍地开花、魅力新区宜居宜业——

当前,新区区域交通便利,“七纵四横”主干路网建成,7座跨江桥梁与老城区无缝连接,3条高速公路直达吴圩国际机场,建成2条地铁线纵贯核心区。

优质教育资源云集,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实现全覆盖,新建成13所优质中小学和1所高等院校,30多所中小学正按规划建设。

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建设,近期布局的9家医院全面加快建设,其中5家优质三甲医院已建成1家,实现15分钟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批重大公益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广西体育中心、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美术馆、广西规划馆等在新区相继落成启用。

五象新区核心区于2018年12月基本成型,各项配套服务日益完善,步入了全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南宁、钦州港、崇左3个片区。其中,南宁片区全部位于五象新区,实施范围46.8平方公里,布局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文体医疗、加贸物流4个板块。

未来的五象新区,一幅现代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画卷将浓墨重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说南宁

★建成区面积298.14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从1949年面积仅4.5平方公里、民间称“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人口12余万的小城,发展成为2018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98.14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387.13万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起连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1—8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5%,“南宁蓝”保持常态。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8%

2018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93平方米,南宁成为一座“可以呼吸到绿色的城市”。

★地铁运营线路里程达81公里

南宁地铁运营线路里程达81公里,地铁1、2、3号线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

★建成使用跨江桥梁总数达25座

建成使用跨江桥梁总数达25座,城市东西向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成,市内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28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五象新区

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目前新区累计入驻全球最具价值百强品牌7个,世界500强企业28家,国内500强企业23家,中国—东盟金融城117栋高层单体建筑已完成封顶94栋。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尹海明杨盛

新闻推荐

潘瑾兴领衔督办政协第7号重点提案聚合力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周丽虹通讯员李艳萍)9月24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潘瑾兴领衔督办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7号重点提案《关于大力发展...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