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

钦州日报 2019-09-11 09:41 大字

近年来,钦州市第一中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人民教师,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用爱涵养一个人

——市一中副校长、化学学科带头人黄丽妮素描

本报记者 肖 鑫 实习生 陈春晓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用心去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是黄丽妮写在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宣传栏上的一句话。

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22个年头,黄丽妮始终站在教育一线。从最初踏入的青涩与勤勉到如今桃李满天下,课堂上游刃有余雨露润春华,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坚守。

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宝石,蕴藏着无限的能量。她践行养成教育,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主张先学后教、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呈现不一样的课堂。没有差生

从教22年,黄丽妮遇到过不少的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很难管教的学生,不少老师都觉得很棘手。”黄丽妮说,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有表现好的时候,也有表现差的时候。所以,当这个别的老师眼中的“难教生”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黄丽妮表扬了他。

“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小事,黄老师就表扬了我。”谈起被黄丽妮表扬,这名“难教生”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对我不放弃,帮我补习,经常找我谈心,待同学们也都十分的平易近人。那时候我觉得黄丽妮老师就像‘姐姐’一样亲切温暖。”十几年过去了,他也早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在黄丽妮老师的眼中,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成绩更不是衡量一位学生好与坏的标准,她不以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而是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亦师亦友

也许正因为黄丽妮的平等观念,她所带的班里,学生们私底下叫她“妮姐”。

在刚刚进入重点大学读书的学生黄沛洋的眼里,“妮姐”是一位教学认真负责,可以做朋友,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与学生没有隔阂、心态始终年轻的好老师。在高三期间,心里有烦恼无法疏解时,黄沛洋会时常找“妮姐”交谈,“妮姐”也会及时地给予建议。

在课堂教学上,黄丽妮常常使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利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知识点。多年的学习和经验,让她对化学教学举重若轻,也收获了全国化学教学改革先进老师、市第七批、第八批拔尖人才称号、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现在的她不仅是学校副校长,还同时给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平行班。“我个人更喜欢教平行班。”黄丽妮说,实验班出成绩,平行班有成就感。不忘初心

黄丽妮大学毕业就当起了教师。

“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从小受到熏陶,感觉教师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职业。”黄丽妮说。高考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填了师范院校,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初入职场的她很是勤快,冬天办公室的饮用开水总是她去烧,卫生也总是她来打扫,很多教师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她都会主动来做。

“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黄丽妮不怕吃亏,很多事情其实看起来是吃亏了,但其实对自己是有益的。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一定要“不怕吃亏、知足常乐、懂得感恩”,这是她从业22年来最真的感悟。

“哪怕没有课,她还是每天到班里转一圈。”学生叶子渝说,“晚上又总是要等到十一点熄灯后才离开学校。”

22年来,学校成了她的另一个“家”,学生也成了她的“家人”。

行胜于言 领队筑梦

——记市一中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地理高级教师宋爱华

本报记者 梁生 实习生 邱佳思

宋爱华(中)的团队很给力

对于一所好的学校来说,好的老师才是灵魂和核心,一个优秀、奋力进取的教师团队,才能让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宋爱华于1992年开始参加教育工作,她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已走过了27个年头。她扎根教学一线,潜心科研,治学严谨,关爱同事,心系学生。凭借创新的地理学科教学模式和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

在2018年秋季学期-2019年春季学期的高三地理备课组的五人战队中,作为备课组长的宋爱华带领着她的队员阮谊波老师荣获2018年11月广西区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陈彦伶老师荣获2018年11月自治区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一等奖、黄春依老师荣获2019年5月钦州一中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还有中流砥柱杨东老师全程也默默奉献着。“战功赫赫”的优秀团队背后,宋爱华老师说出了她的独门秘笈:“一个备课组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共同协作,也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运筹帷幄,创新模式

阮谊波老师这样评价:“宋爱华作为备课组长,统筹全局,认真细致,要做就做到最好!本校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成绩也是所有科目中比较好的!”宋爱华与她的备课组引入四大“法宝”,分别是完善成熟的“导学案”规划清晰框架,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的微型课在课前播放能起到让学生们举一反三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课堂游戏为紧张的高三课堂带来趣味缓解,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专注课堂。探索兴趣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地理素质教育,一直是宋爱华苦心钻研的方向。

齐心协力,共创佳绩“一人竞赛,全员努力”已经成为宋老师备课组的工作常态。如阮老师参加的区级技能大赛决赛采取的是随机抽题的模式,要求参赛者对教材了如指掌。而宋爱华带领着其他成员分工合作,集体备课。从制作课堂教具到课件简化,从教案设计到模拟试讲,从市级的“粉笔先生”冲刺区级的“多媒体大师”,每一位参赛老师获奖的背后,都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宋老师在教研上对后辈的指引也颇有心得:“我们老一辈教师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要毫不遗漏地传授给年轻教师。让他们有安全感,同时也是对学生所获知识的一种有力保障。后辈们互帮互助,以阮老师的经验帮助陈老师,陈老师再帮助黄老师,这样透明的资源共享是我们团队能取得好成绩的一大原因。”

课上严格,课下亲近“宋爱华教学严谨,思路清晰,让我们很有安全感。”高三B13班学生周焕说,去年宋爱华与她的一次沟通中,像妈妈一样关心,让她放松从而备战高考。“作为她的地理科代表,我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宋爱华严抓教学,毫不松懈。时常收集学生对课程进度的反馈,能够紧跟学生的步伐调整上课节奏,包括课后练习的批改也是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方晓彤对宋爱华称赞不已,课下的师长可爱又不失幽默,宋老师的贴心和用心她们都看在眼里。

为人师表二十七载,培育学生无数,传授后辈经验。宋爱华希望年轻教师能“捧出自己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内心。”祝福每一位莘莘学子“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她表示,“将继续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命好每一份卷,按质按量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为了学生,甘愿做配角

——“广西特级教师”市一中罗华新纪事

本报记者 梁 生

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十八载,她虔诚耕耘,情系教育;十八年,她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在一线教育工作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学生,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在平凡的岗位中潜心耕耘、默默奉献。18年教育生涯,各种荣誉与科研成果,所教学生交口称赞——这就是钦州市第一中学教师罗华新。

教导有方深受学生爱戴

罗华新的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崇拜和热爱是从骨子里出来的。罗华新读大学时主修数学教育专业,2001年毕业后到钦南区久隆中学任教,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之后的2006年进入钦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至今在教育一线工作已有18个年头,期间她不仅担任数学教师,还曾担任班主任。

罗华新说,教师岗位虽然平凡,但这个角色重要,给学生上课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身为父母的她,把学生视若自己的孩子,悉心教导。罗华新扎实的教学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9月2日开学的第一天,罗华新就收到了一份来自学生们精心准备的“礼物”,礼物瓶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纸条,全是学生对老师的感谢信、心里话、祝福语等。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罗华新的数学课堂很有趣,整节课我们都听得很入神,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学生们纷纷赞说道。

走进罗华新的数学课堂,这里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们精神饱满,认真地聆听老师的授课,教室里频频传出老师与学生们互动的声音。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罗华新通过引用“内角三兄弟之争”的故事,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做手工实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在课堂上,罗华新频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学生们时而举手示意,时而抢着作答,时而进行互相讨论,每当学生答题快、答题正确时,罗华新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在课堂上,她首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带学生入门,由浅到深,然后再一步步提高目标。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她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在学习上,她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内容。罗华新说:“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我可以接受不优秀,甚至是不及格,但我不能接受学生没有尽力。”

罗华新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主角,给学生有足够的存在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知道“我要学,而不是老师让我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8年坚守教育一线,罗华新勤奋敬业,不断进取,尽心尽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更通过示范课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先后荣获钦州市学科带头人、科研先进个人、钦州市教育教学工作一等奖、教学质量监测一等奖等荣誉,2019年被授予广西特级教师称号。

罗华新表示: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她对自己的人生规划非常明确,下一步她将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狠下功夫,提高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大方面的能力;同时发挥好名师引领作用,利用名师的资源推动优秀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广西特级教师”市一中吴春娟速写

本报记者 周丽虹

教与学的互动

30年前,吴春娟从钦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一所农村小学当一名语文老师;30年后,吴春娟成为广西特级教师。她现在在钦州市第一中学创新部任教初中语文并担任语文备课组组长,研究和总结出多种先进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多年来,她始终秉持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实践,不惧辛苦,在学生成长、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

有一年初中新生入学不久,廖小国同学因年幼时生病高烧不退而导致右脚行动不便,想退学。领导把他调到了吴春娟的班级。为让这位家庭贫困又胆小自卑的小男生能够早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吴春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讲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故事,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初中毕业那天,廖小国送给她一张卡片:“老师,你不仅是我的恩师,还是我的母亲,今生有你,此生足矣。”

正因为吴春娟这种爱校如家、爱学生如子女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学校领导也总是考虑将一些特殊学生安排到她所带的班级。她也通过努力,转变不少后进生,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真正成为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她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荣获全市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称号。

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吴春娟一直奋斗在语文教学工作第一线。她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广西“十二五”、钦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六个课题的研究。其中,由她主持的课题《城镇班级民主合作管理模式的研究》和《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与研究》成果显著,在市内外得到广泛推广。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是‘学’,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前利用老师制作的导学案和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分为两个阶段,采用‘学生课前先自学——课堂上小组交流,教师答疑解惑——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在课上共同探究解决’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它颠覆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师课堂讲授新课——布置课外作业与学生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的模式。”吴春娟说,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其研究成果《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探索》还获得了优秀论文一等奖。

吴春娟还善于在工作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先后总结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教学模式。先后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获奖;被评为广西特级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语文学科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广西中学语文优秀教师、钦州市德育标兵、钦州市科研先进个人、钦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钦州市基础教育名师、钦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学生的事永远是吴春娟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她最自豪的事。回顾过往,吴春娟感叹地说自己的最大收获就是,搭建了多彩的平台,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也转变了不少后进生,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她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教育一线,为钦州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闻推荐

医者仁心 热血传承

献血活动现场本报讯(记者杨桂宁通讯员梁小蓉)为缓解钦州市临床用血供应压力,解决血库燃眉之急,9月5日,钦南区人民医院组织开展...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