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陶记

钦州日报 2019-08-05 09:45 大字

本报记者田时胜

8月4日,钦北区贵台镇那逻村,经过六天五夜的淬炼,贵台龙窑第119次开窑,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抢"陶人将200多平方米的展厅围得水泄不通。

“这堆是我的。"

“这些我全要了。"

“对面那批我也要了。"

当天上午10时,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刚过,仍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雨挡不住“抢"陶人的脚步,“抢"陶声此起彼伏,龙窑旁的停车场被来“抢"陶的车辆挤得满满当当。

钦州坭兴陶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钦州坭兴陶以本地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和白色陶土为原料,经过选泥、风化、压滤、拉坯、雕刻、烧制、打磨等独特技艺及十多道工序,坯品在烧制中会产生神奇的“窑变",出炉打磨后,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1915年,钦州坭兴陶作品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一举成名。2008年,国务院批准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窑是指古代用柴草、松枝烧制陶瓷的官窑,因酷似一条长龙,故名龙窑。2014年,贵台龙窑在八寨沟旁的那逻村横空出世,总投资300多万元,窑体长22米、宽2米、高1.8米,仿宋朝龙窑建造。龙窑烧窑所用木材全部采用十万大山松枝,产品色泽自然精美,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从第1窑到第119窑,贵台龙窑历经五年的风风雨雨,烧制成功了逾百万件精品,每次开窑“抢"陶的盛况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为了抢个头彩,广东省广州市茗茶香茶艺公司总经理王翠是顶着台风提前一天自己开车来的。下手快,“抢到"的花瓶、茶叶罐、葫芦、茶壶、茶宠装满了整辆霸道越野车。一算账,正好27600元。“值,非常值!"她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下次我还来。"辽宁省盘锦市万达嵩茶业公司总经理张俊威为了“抢"陶,打“飞的"到广州,再转动车到钦州,再“打的"到贵台。看着“抢"到的15600元精品,笑脸上写满了得意。

千里迢迢赶来的河南省郑州市大友茗堂公司总经理赵静“抢"到了25850元精品,精心打磨后,又小心翼翼地包装好每一件宝贝。“‘抢’到的坭兴陶是讲缘分的,我会好好珍藏。"她说。

下午3点,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满载而归的“抢"陶人散去,贵台龙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悬挂在展厅的“文明‘抢’陶"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新闻推荐

夜查烧烤摊点 落实安全责任

韦日红谭小波摄影报道执法人员检查夜市摊点食品安全情况天气炎热,夜间露天烧烤、室内烧烤等摊点逐渐增多,为确保钦州市市民...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