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蚝不再“靠天”脱贫有了“靠山”犀牛脚镇近海贫困户捧上“蚝”饭碗

钦州日报 2019-07-29 09:12 大字

编前语: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的精神不能松懈,方法要更加科学,措施要更加得力。今天,本版组织两篇文章,所报道的乡镇一南一北,南边靠海,北边靠山,看这两个乡镇如何因地制宜,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走出自身特色的脱贫道路。

本报讯 (记者 周顺彬)决战脱贫攻坚已到最后关头,钦南区犀牛脚镇党委、政府领导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并与挂点的市、区工作队及“联镇包村”联系人协商,决定采用群众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在“靠海吃海”的路子中实现贫困群众的就业脱贫目标。

“工程全部投产后,大灶村的25名贫困老乡将在这里找到工作,实现有稳定收入的目标。”7月12日,在犀牛脚镇大环村境内,广西金蚌水产养殖公司钦州大蚝苗种繁育基地项目负责人钟超义对记者说。

据犀牛脚镇党委书记劳愈朋介绍,这一项目自今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投入500多万元,建成99.8亩的室内大蚝苗种繁育基础设施,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后,将能以“工厂化育蚝”模式大批量生产蚝苗和虾苗,投放全国海产市场。

该项目开工以来,业主就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主动要求承担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雇佣附近3个贫困村的80多名劳动力务工外,还与距离最近的贫困村大灶村签订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同。同时,大灶村的25户贫困户也被该公司以签订合同的形式“预订”雇佣。

钟超义说,公司的这个项目在用咸淡水调节盐度开展繁育业务后,仅大蚝育苗一项,年产蚝苗就达1000万串。若以小蚝规格上市,一串也能卖到7元,市场前景广阔。有了自家“工厂化育苗”的优势,该公司已向用海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计划租用3000亩近海用于大蚝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

采访中,记者发现,看好犀牛脚镇天然的近海优势,在该镇投资建设“工厂化育蚝”项目的不仅有广西金蚌公司。劳愈朋说,在该镇靠近船厂村委的地方,还有广西阿蚌丁投资(集团)公司开拓业务。

该集团钦州公司负责人龙腾云说,钦州历来是传统的大蚝苗种养殖区,供应全国70%的蚝苗产量。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及近年环境要素变化,导致天然采苗量急剧下降,严重威胁钦州特色产业的发展。鉴于此,该公司联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计划投资1亿元分两期建设蚝苗人工繁育基地,建成后将能年产蚝苗8000万串,以弥补天然采苗量下降的空缺。去年,该公司已在大风江试产100万串蚝苗,今年从5月起,将继续再新增500万串。目前,位于犀牛脚镇沙角村的阿蚌丁公司的工厂化育蚝生产厂房已有120亩进入建设阶段。

与金蚌公司一样,阿蚌丁公司在发展中也将自身的利益惠及犀牛脚镇的各贫困村。龙腾云说,自从5月起该公司人工繁育的蚝苗陆续运至大风江保苗,现有的14条蚝排已无法承接,需要和各贫困村合作社在大风江合作建设保苗基地。他说,无论是采用付费租用,还是分成的模式,都能为各村的村民合作社带来新的收入来源。他还表示,合作社也可入股该企业在沙角村的蚝苗基地,成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一种合作形式,明晰责权利后,又为合作社增添一份收入。

新闻推荐

“海峡两岸记者广西行”走进钦州钦州活力无限 两岸合作前景广阔

海峡两岸记者广西行采访团集中采访钦州大蚝产业本报记者周丽虹实习生刘思远摄本报讯(记者周丽虹实习生刘思远)7月22日,由国...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