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
去年底,当从吴世林老师的手中接捧过这部长达15万字的报告文学《永远的白海豚》时,倍感厚重。认真品读后,更觉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吴老师五年来的心血和汗水。
用“真实”说话。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只有沉得下心、扎得进去的作者,才能写出感人、令人信服的真实故事。吴老师做到了这点,他为了确保作品的真实性,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三娘湾渔村,无数次造访了海豚研究机构以及单位,倾听渔民讲述三娘湾和海豚的故事,感受他们保护白海豚所作出的努力和对这片海域的担心和忧虑。数年间,他顶着烈日下的暴晒在狂风的追赶中走访。他踏遍了三娘湾的每个角落,飞驰在三娘湾这片洁净的海域上,采访了100多人;他录制了3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近20万字的采访笔记,购买并阅读了数十本相关书籍,并从互联网上下载整理了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收集和拍摄了1000多张图片,为文本的真实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吴老师所言说:“靠的是脚踏实地的采访,持之以恒的坚持。”五年的坚持和倾力打造,一部讴歌“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专为钦州及三娘湾量身订制的佳作终于得以面世。
用“知识”说话。知识性是科普类作品的命脉。《永远的白海豚》讲述的是科学家潘文石及其科研团队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传奇故事,而研究和保护白海豚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作品里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披阅全书,你会发现书中涉及钦州湾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活习性,钦州湾浅海海域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潘教授传奇的个人经历,潘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感人故事,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为保护白海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如在第三章(寻找白海豚)中,作者以设问的形式,通过潘教授的介绍向读者解答了以下疑问:(1)三娘湾的白海豚生活在海洋的哪个区域?(2)三娘湾的白海豚数量是怎样算出来的?作者通过潘教授的助手刘博士向读者讲述了白海豚生存区域、计算方法等。此外,书中对“钦州白海豚的身世之谜”、“钦州经济发展和白海豚保护双赢的策略”等内容的描述,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此可见,这部书几乎每个部分都向读者普及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显示了这部作品的科普功能。
用“独特”说话。题材的独特和前瞻性,决定着报告文学作品是否有可拓展的思维空间和战略性目光。《永远的白海豚》的题材方面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前瞻性。文学领域关于生态环境的想象意味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重新探讨,这种探讨为现实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方法和途径。当“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为保护白海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所作出的的不懈努力,三娘湾白海豚与钦州港临海工业所获得的“双赢”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地理、气候、湿地、浅海生态环境、珍稀野生动物的研究方法和保护策略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从内容的地域指向性、专业指向性及知识的丰富性来说,这部作品的题材是独一无二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间,他三次推倒重来,七易其稿,这部内容独特、主题鲜明、装帧精美的新书终于得以面世。这就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行动体现。
用“良知”说话。生态的问题是个大问题,生态的责任是个大责任。为了这一趟真情的求证之旅,为了能把《永远的白海豚》写成一部融纪实性、文学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报告文学,写成一部老百姓看得懂的故事书,在创作的过程中,吴老师还组织召开了数次审稿会,虚心听取征求意见和建议。吴老师说:“家国天下的情怀是报告文学作家所特别具有的情感、特质和精神,是一个作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正是在这种家国情怀的推动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描写,用一份大爱情怀,创作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传播了“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当一个人在文学良知的指引下将笔触指向缤纷的世界时,“责任”之火就会悄然燃起。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人生有梦是最幸福的。在吴老师散文集《追梦》中有一段话令我难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为什么?说起梦想的话题时他是这么说的:“有梦的人最快乐,守梦的人最坚强,追梦的人最努力,圆梦的人最幸福。”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应好好学习吴老师这种对待事业对待理想执著、奋进的精神。(作者为钦州市文联副主席)
新闻推荐
2019年全区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举行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代表钦州市参展获关注
本报记者唐云建通讯员黄俊鹏摄影报道近日,2019年全区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市高...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