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取直新突破 后发优势快赶超 贵州、重庆、四川三省(市)经验对建设“数字钦州”的启示

钦州日报 2019-07-09 10:01 大字

王庆德

■研究评估体系,周期性开展企业大数据融合发展测评,引导企业、行业、市场、政府找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的推进措施,提升机关部门和企业团体参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动意识和主体地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钦州华为数字小镇,推动实现以华为为龙头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实现突破,近期,笔者跟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赴四川、重庆、贵州〔以下称“三省(市)”〕进行调研,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建设“数字钦州”的启示。

一、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一)信息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三省(市)在信息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经验做法。第一类是四川和重庆模式,政务信息化项目的规划、预算和立项权仍留在发改、财政部门,大数据局只负责项目方案的政策技术性评审。第二类是贵州模式。根据《贵州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该模式主要特点就是:省大数据局牵头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统一整合、一次性评审、单一来源采购。

在贵州模式中,明确了全省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工作协同、数据共享全部基于“一云一网一平台”架构建设,各部门不再单独申请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所谓“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云”即按照省市两级顶层架构设计,其省级政务云建设均坚持逻辑上一朵云,实体上多云竞争性服务的模式;“一网”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加快整合部门业务专网、推进政务外网向下延伸、统一全省服务APP;“一平台”即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

(二)数据资源“聚通用”改革

三省(市)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大力推进资源集约、数据共享、服务提升。在目标压力与绩效考核的综合作用下,通过领导机制、监督机制、支撑配套制度等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三省(市)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均在全国位居前列。

工作机制建设方面,三省(市)都强调“统一规划、省级统筹”的推进原则,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明确权责细化分工,形成了边界明确的领导协调机制;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三省(市)都强调了要明晰与细化绩效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考评与考核形成动力与压力相结合的双轨道监督机制;在支撑配套制度方面,推进机制与政策条例。机制和政策为“互联网+政务”提供了制度环境与安全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三省(市)分别建立了各种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目录上架等制度。

(三)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举措及特点

四川省主要由新华三集团打造形成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南北向和东西向通过各类软硬件技术实现不同安全等级、不同法律主体云上业务的逻辑隔离,提升网络安全性。重庆市主要通过部署覆盖全网的IT运维管理平台,实现网络节点的集中监控。同时,重庆更加重视依托大数据和态势感知先进技术,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情况进行集中可视化管理,建立隐患主动预警、故障实时定位,数据历史积累的良性运维闭环的网络安全体系。

在提升安全技术的同时,贵州省进一步在管理体系上建立“1+1+3+N”大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建设架构。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双组长制(由公安厅和网信办领导任组长)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领导为副组长。

(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主要举措及特点

贵州省通过开展“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大行动、“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过程中形成了“云长制”等各类责任分工机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设立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办公室和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和五大支柱产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壮大、细分领域加快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重庆市通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借力大数据智能化打造形成以智能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拓展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12个智能产业重点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五)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产业园区)管理

作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先行者和探索者,贵州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依托,不断丰富顶层设计,形成了“344533”的总体发展思路。贵州精心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企业39家、关联业态企业383家、衍生业态企业40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4家。数据中心加快发展,共引进国家部委、行业及标志性企业各类数据资源45个,建立包含三大电信运营商、苹果ICloud、华为全球私有云、腾讯全球核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工程。

重庆更加注重数据资源统筹,加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为此,重庆建设仙桃数据谷、实施“云端计划”创造国际数据枢纽的基础条件。到2017年,大数据产业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7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相关重点行业广泛应用。

二、对“数字钦州”建设的几点建议

结合“数字钦州”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深化改革优化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模式

借鉴贵州模式,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牵头拟定《钦州市“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统一项目建设规划、采购和资金管理,由市开投集团公司下辖的市云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云上服务提供商,由市大数据局组织服务项目的监督和验收工作。(二)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数据资源“聚通用”难题

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务数据采集、仓储机制;完善数据跨部门共享和公开方式方法;从资金、信息和引导政策等方面丰富大数据应用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钦州副中心平台,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应用。(三)多举措狠抓实推动大数据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研究评估体系,周期性开展企业大数据融合发展测评,引导企业、行业、市场、政府找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的推进措施。二是提升机关部门和企业团体参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动意识和主体地位。三是因地制宜、着力提升各市、县(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四是统筹大数据发展资金,突出问题导向,依据各行业具体需求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五是攻克关键瓶颈,持续深入推进企业上云,提升融合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六是全面覆盖,分业施策,围绕产业需求明确融合方向,找准融合路径,提出融合措施;七是以点带面,选优育强,充分发挥市云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国企核心支撑作用。

新闻推荐

晴空一“镇”乘“云”上 探访钦州华为数字小镇

本报记者赖昕市民争相感受5G魅力赖昕摄戴上VR眼镜体验360度全场景影像效果,利用近端控制设备进行“远程"签名,...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