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搬到试验田 感动藏在心田
本报记者 唐云建
市七中学生到钦州农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本报记者唐云建摄
“我能读什么学校?”“我想学什么专业?”“我能做什么工作?”……对许多初中生及家长而言,上高中还是上职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问题。近日,市七中和钦州农校先行先试,探索普职融合教育新模式,把课堂搬到试验田上,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学们,这叫稗子,它是一种杂草,也正是我们今天要消灭的‘敌人’哦!”日前,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正在钦州农校教学试验田里进行,来自市七中初二年级的100余名学生,在钦州农校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体会劳动的快乐,探索科学的奥妙。“老师,老师,我拔了一棵不像稗子的东西,它是什么呀,要不要拔掉呢?”“这棵是荔浦芋头苗,虽然它不是杂草,但它不应该生长在这里,可以拔掉的。”“噢,原来如此,我又学到新东西了!”听完老师的讲解,初二(1)班的邓炜彤转身拿起她的“战利品”向同学们展示,还不忘告诉同学们,“这是芋苗,可以吃,也可以拿回去种哦!”一时间,讨论声、欢笑声在田地里久久回荡着。
市七中副校长农积勇说,“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足够的课程配比,年初,我们两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就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和科普活动达成共识,由钦州农校提供劳动场地,安排专业教师及学生志愿者进行劳动技能指导,同时开放该校的科普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农积勇表示,在接下来的数周内,该校将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堂课的时间,陆续组织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全部学生到钦州农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劳技课程。“这种职普融合办学的实践,在全市都可以算首屈一指的。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校本课程基地建设,逐步完善我校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他说。
“我们参与设置市七中劳动教育课程,是全面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也是我校服务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是一条职普‘双赢’的道路。”钦州农校校长伍国樑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云建实习生顾俊杰摄影报道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机关单位、企业三方合作,助力大学生“双创”,实...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