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制入轨”中“自省自律”
罗新云
■一个人在成长中,只有先自省,才能从自身找到不足,自省自律,不断逼迫自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外在的约束只是短暂而间接的发挥作用,而内在的自我反省和约束才能促使自己遵纪守法,文明养成
■我们既要在“强制入轨”的管理中做到守住青山绿水底线,更要在自省自律中充分认识利害关系,在自省中觉醒,在觉醒中自觉
“沿水路水利沟全面清淤,现场不忍直视,曾经这里是钦州人抓鱼游泳的地方。”“头发半白的工作人员光着膀子在水利沟清理垃圾,看完你惭愧吗?”……日前,钦州全面启动黑臭水体清理工程,全市多条臭水渠正在由污浊恶臭慢慢变得清澈。期间,不少市民看到了政府的履职为民,也为历史遗留的臭水问题自责或惋惜,痛斥市民污染水渠的不文明行为,要求严加整治。诚然,我们倡导以法规和行政等手段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先期推动强制入轨,但更希望人们自省自律,文明自觉,共同爱护钦城,爱护家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即使在价值观多元、物欲横流的今天,反躬自省依然是一种品质和能力。反观当下,臭水沟污水横流,垃圾被清除一次后悄然“死灰复燃”,污水废水依然偷偷排放进水渠……寻根溯源,“真凶”是市民不文明行为导致。我们很多人似乎习惯于指责别人的不文明、素质低,但自己在偶遇相似情景时不免又做出同样的不文明行为,认为多走一步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很麻烦,垃圾随手扔进水沟里天知地知我知水沟知,即使不幸被发现也最多是遭受呵斥教育或者罚点钱,或者效仿别人的不文明行,见“不贤”而盲从。若企业直接将污水废水排进水渠,污染水体,而被查处,则受到停业整顿或罚款等处罚,伤筋动不到骨,这样的“强制入轨”能耐我何?这种侥幸或麻木自私的心理背后,深刻反映出当下的社会问题—缺少自省自律意识。
自省是什么?自省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一个人在成长中,只有先自省,才能从自身找到不足,自省自律,不断逼迫自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生活中,只有自省自律,才会认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于自身而言有失文明,自毁形象,难免旁人或子孙效仿,误人害己;于外界而言,污染水体,影响市容市貌,侵蚀文明城市根基。然而,大道至简,现实骨感。网友“立昌”发帖说:“你以为钦州的市民全都是文明的吗?”,帖子引来无数“点赞”,赞其直抒胸臆,直抵要害,但“点赞”的背后却是人们对不文明的失望和市民文明修养的缺失。这不是宣传、教育不到位,而是部分民众在生活中已经失去了自省的能力,不懂得“反求诸已”,没有社会公德心以及对文明的追求和敬畏。甚至为了利于自己眼前的小方便、小利益而不惜污染水体,损害公共利益。这种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致使人目光短浅,格局狭小,在“自我”与“他人”利益博弈中选择利前者损后者且不自省,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殊不知,事物是发展而有机联系的整体,“自我利益”只是公共利益的局部,只有公共利益整体良好,个人才能受益长久。
自省是个人内在行为,因缺乏自我约束而容易缺乏。相对而言,强制入轨的外在约束是提升文明修养的有力补充。面对不文明行为,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既有事前“教育宣传”,也有事后“重拳整治”,既向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如何“管”出文明,以规则规范市民行为,希望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然而,正如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一样,加重处罚,加强监督,但依然有人不礼让斑马线、酒驾醉驾,乱闯红灯等,这说明,“强制入轨”式的管理治标难治本,这种外在的约束只是短暂而间接的发挥作用,而内在的自我反省和约束才能激发内生驱动,促使自己遵纪守法,文明养成。君不见,门前潺潺流水的桂林,市民自觉维护一草一木一水,自觉加入旅游城市建设,并且从中成为受益者。这也说明,桂林的清水不仅仅是靠“管”出来的,更多是靠市民自觉维护起来,因为水清则利人更利己。对于企业而言,污水直排看似降低成本,但却因污染水体而缺失社会责任,而脱离社会认可势必难求长远发展。所以,我们既要在“强制入轨”的管理中做到守住青山绿水底线,更要在自省自律中充分认识利害关系,在自省中觉醒,在觉醒中自觉。
门前清水潺潺,城中绿水红花,移步易景皆怡然,一言一行是文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新闻推荐
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两名消防员在一起车祸救援中负伤 “不要管我们,先救群众!”
本报记者赖昕周正愿(右一)和黄建华(右二)在实施救援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肃然起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让我...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