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法庭让法律“通情达理”黄静影
钦北区人民法院管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其中大寺法庭管辖的大寺、大直、那蒙、贵台四个乡镇,辖区人口达31万人,壮族人口占70%以上,壮语是当地主要的交流语言。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钦北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28日在大寺法庭率先设立广西首个壮语巡回法庭。如今两年过去了,效果到底如何?
从上周召开的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钦北区人民法院壮汉双语审批工作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得知,2018年以来,壮语巡回法庭共受理诉讼案件327件,结案311件,结案率 95.11%,服判息诉率100%,无一人上诉案件。这样的数据值得我们竖起拇指赞一赞。
所谓乡音最动听,乡音最传情,它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最能舒缓矛盾的沟通工具,在很多紧张情境下,一句乡音往往就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情绪,让矛盾双方能够静心定神理性沟通。其实很多时候,基层群众发起的诉讼大多是不涉及刑事犯罪的民事案件,往往经耐心调解就能解决问题,但以往基层司法实践中关于语言沟通不畅的细节问题关注度还不够,现场“被迫”使用“翻译”逐句沟通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案件的审理速度。壮语巡回法庭设立后,庭审现场中壮语成为默认的“官方语言”,诉讼中的一句句壮语,将亲情和乡情带入严肃的法庭,审判员用本地方言释法说理,将情理、道理和法理一起说清道明,无缝对接的沟通方式让法律的铁面无私接上了“通情达理”的地气,壮族群众听入耳、记入心,于是在案件审结提速的同时,也有利于深度普法教育,人民群众更加信服法律的公平公正,可谓一举多得。
如今,壮语巡回法庭在钦州市的基层司法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切得益于司法部门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在司法领域探索符合民族区域特点便民措施的创新精神,更得益于钦州市全力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的决心。触类旁通,我们也期待司法领域的这个成功实践也能作为一个标杆,为其他基层行政工作提供借鉴,让温暖乡音成为解决问题难点、疏通问题堵点的突破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夏玮蔓通讯员范修利摄影报道电力工人正在进行电网改造“2016年,有企业家想到村里投资办企业,但由于电力不足,...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