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海洋生态的文明使者 专访《永远的白海豚》作者吴世林
本报记者李俊懋
在广西钦州三娘湾海域,生活着地球上最后一群年轻健康的中华白海豚。这一事实随着钦州市报告文学作家吴世林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白海豚》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及其获奖作品《豚跃三娘湾》在各大报刊和网媒上刊发转发,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关注。
吴世林,国家二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钦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作家。吴世林主攻报告文学创作已有20多年,个人专著有《永远的白海豚》《海湾豚影》《追梦》等5部。
在三娘湾白海豚群起闹春的美妙日子里,吴世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真诚地将他自己创作《永远的白海豚》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与读者分享。
首部专写三娘湾白海豚的长篇报告文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吴世林手拿着深蓝色的新书,轻轻打开封三的“作品简介”,我们的话题就此打开了。《永远的白海豚》是第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和保护的长篇报告文学。这部15万字的新书带领你走进美丽富饶的三娘湾,为你讲述著名珍稀动物保护专家潘文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传奇故事,以及当地人民坚持走“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绿色发展的双赢道路的伟大实践;为你揭开中华白海豚为什么喜欢在三娘湾生活的神秘面纱。保护海豚,敬畏生命,珍爱地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安全和谐的美好愿景贯穿全书始终。该书图文并茂,融纪实性、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既有真实的场景描绘,又有丰富的科普知识,是一部描写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永远的白海豚》是广西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作品,是钦州本土作家呈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之作。作者据此书内容缩写成3万字的《豚跃三娘湾》,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创作征集活动一等奖,本报曾予以连载。《当代广西》也于今年3月用《豚跃三娘湾》来为该刊的报告文学专栏开栏。
五年坚持倾力打造精品佳作
这样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吴世林说:“靠的是采访,脚踏实地的采访。靠的是坚持,持之以恒的坚持。”五年的坚持和倾力打造,一部讴歌“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专为钦州及三娘湾量身定制的佳作终于得以面世。
他说,早在2003年,他在钦州日报当记者时,就开始关注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了,写了海豚戏水三娘湾的新闻报道。2013年,他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创作班学习时,列出了《永远的白海豚》的写作提纲。2014年申报广西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并获得签约。
都说报告文学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着十年编辑记者经历的吴世林自然十分清楚,要表现如此宏大而又专业的内容,世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使创作的故事更加真实丰满,语言表达更加接地气,只有扎实地深入生活,深入一线采访,才能寻找到灵感,积累到素材,汲取到创作营养。他说:“现实的精彩是作家无法想象出来的,在屋子里是憋不出文艺精品的,脚下这片土地,才是我创作的不竭源泉。”
数年间,为了深挖“保护海豚保护海洋生态文明”这口井,吴世林多次深入到北京大学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保护与生命教育中心等潘文石教授工作的机构进行采访,与研究人员同吃同住,并与他们出海观测海豚。为了能够与潘文石教授面对面畅谈,他反复钻研老教授的研究资料,连教授那60万字的学术专著《钦州的白海豚》也读了数遍,案头工作就准备了整整一年。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只有沉下去、扎下去,才能写出真实的海豚故事,写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吴世林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三娘湾渔村,住渔家旅馆,倾听渔民讲述三娘湾的故事、海豚的故事、保护海豚的故事,倾听他们的担心与忧虑,了解他们的心声。他还造访了其他海豚研究机构,如北部湾大学的海豚研究保护团队;采访了与海豚保护有关的单位与个人,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海洋局、渔政管理站、环保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烈日下的暴晒,狂风中的走访。数年间,他踏遍了三娘湾的每个角落,飞驰在三娘湾这片洁净的海域上,采访了100多人,从三娘湾的普通渔民、村中的文化人、村干部、小学校长和管理区的干部,到海洋、渔政、环保、学校等各级各部门的干部职工、知情人、研究者,直至潘文石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他的走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知情人的理解与支持,渔民也从起初的不热情到后来与他促膝交谈,甚至发现有新情况或有新的想法时会主动电话向他报料。他录制了3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近20万字的采访笔记,购买并阅读了数十本相关书籍,并从互联网上下载整理了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收集和拍摄了1000多张图片,为文本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北到南的中国沿海,原先随处可见的中华白海豚,现在只有在三娘湾海域上,才能一睹其多彩多姿的芳容了。正如潘文石教授研究所示,三娘湾已经成为了中华白海豚最后的自然庇护所。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随着采访的深入,吴世林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的话题是个大话题,生态的问题是个大问题,生态的责任是个大责任。在这个星球上,谁都有义务担负起这个责任,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为了这一代,也为了下一代,为了这个国家,也为了全地球的福祉。因此,他更加感受到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肩上的责任重大。于是,他不断地否定了自己原来的创作思路,保护白海豚只是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才是本。于是,他决定把作品写成一部关注当下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文学,为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家在后记里写道:“为了完成这部签约作品,我曾两度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纸与笔、电脑与床、烟和茶,成了我身边的好朋友,累了就睡,醒了就写,下笔去写的是白海豚,睡时梦见的也是白海豚,仿如进入了一个海豚与我的二人世界。”创作过程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从中也透出作者痴迷创作的快乐情愫。
为了能把《永远的白海豚》写成一部融纪实性、文学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报告文学,写成一部老百姓看得懂的故事书,在创作的过程中,吴世林还组织召开了数次审稿会。他邀请文学前辈、作家朋友,从创作的角度去提意见和建议;邀请被采访对象和三娘湾的渔民朋友审稿,征询他们从内容上看写得像不像三娘湾?是不是三娘湾的故事?关注的和反映的是不是他们的心声?努力地在艺术上和内容上做得真实完美,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间,他三次推倒重来,七易其稿,这部内容独特、主题鲜明、装帧精美的新书终于得以面世。
甘当海洋生态的文明使者
读着《永远的白海豚》,跟随着作者的笔触,读者时而为中华白海豚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担忧,时而为中华白海豚在三娘湾海域找到一个小小的生命庇护所而庆幸,时而为钦州市委、市政府坚持走“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的双赢道路和所进行的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而点赞。谈起为什么坚持五年也要写好这个作品时,吴世林说:“家国天下的情怀是报告文学作家所特别具有的情感、特质和精神,是一个作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刚开始是因为它是一个签约作品,必须完成。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慢慢感受到潘文石教授和老百姓对白海豚的担忧、对这片海的担忧、对身边生存环境的担忧是如此的直接与迫切。”
正是在这种家国情怀的推动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描写,创作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传播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他动情地说:“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的重大主题。正如老教授所说的,这片海域被污染了,海里的生物包括白海豚都活不成了,人又怎能活得下去呢?我甘当海洋生态的文明使者,愿意如同潘教授一样,化身为三娘湾里那只忠实的镇海石狗,时刻为保护好这片海域而努力。”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担当。是的,当一个作家开始创作时,当他在文学良知的指引下将笔触指向缤纷的世界时,“责任”之火就会悄然燃起。
谈及今后的创作规划,吴世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有幸参加了广西报告文学重大题材策划会,与来自全区的十余位报告文学作家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繁荣广西报告文学创作。会上,与会作家纷纷报送自己的创作选题。他说他将继续深耕海洋生态文明这一熟悉的领域,还有坭兴陶、钦州港,以及北部湾如火如荼的火热生活,积极歌唱钦州,争取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壮美广西壮美家乡的建设。
新闻推荐
求职者浏览招聘信息本报记者梁生摄本报讯(记者梁生)4月17日上午,由自治区就业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