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骑楼街历史文化街区、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钦州骑楼街区的前世今生

钦州日报 2019-03-19 10:38 大字

本报记者 唐云建

钦州,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迄今得名已有1400余年。钦州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延伸之地,其斑驳的过往就写在一条条老街、一座座骑楼的青苔上。

时过境迁,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资金投入,“放养”的城市老街区现正日益加速破败,往日的商业中心地位荣光不再,且逐步被边缘化。

2018年12月29日,中山路骑楼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这无疑让广大市民看到老街区重获新生的希望。当前,如何让年久失修的老街区涅磐重生,进一步提升文化底蕴和城市品味,既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亟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老街区年久失修

中山路始建于1934年,时任钦县县长章萃伦鉴于城内“商业日盛、商家日强”,着手对城区进行全面规划和整治,将钦江边狭窄的壕坝街、下南关街、华安街、惠安街加宽拓直,形成一条长500余米、宽8米的大道,命名为中山路。而与中山路南端相连的占鳌巷,始建于清代,取“独占鳌头”之意。

悠悠百余年,中山路、占鳌巷延续了老钦州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记忆,更蕴藏着钦州最古老的人文景观。尽管如此,但它们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日渐破败。

穿行于中山路骑楼廊道间,只见批着白灰的墙面或已脱落,或满壁灰黑,墙面、廊柱间不时冒出一丛丛杂草、一棵棵小树,而一些已经坍塌了的骑楼,俨然成为了危房,还被有关部门用红砖隔离开来,钉上了“危房!请勿靠近”的牌子或写上“拆”的字样。记者发现,仅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的中山路路段,目前就已被认定了10余处危房,占该路段民房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它们有的完全坍塌,有的部分坍塌,但其中的2、3处危房内仍有市民长期居住。

有市民说,除去历史客观原因外,长期以来缺乏有效保护及修缮管理,是造成老街旧宅文化遗存支离破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火灾,对骑楼的打击是巨大的。”

记者搜索发现,最近几年,中山路一带民房的确屡屡遭受大火的“重创”:2014年10月6日,中山路100号及102号民房发生火灾;2014年12月11日,中山路102号民房再次发生火灾;2016年1月28日,中山路一民房突发大火……仅今年的正月初二、正月初三,毗邻中山路的滨江南路上两间民房也接连起火,所幸无人员伤亡。

已编制保护规划

老旧城区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道难题:不改造,则有持续破落、功能不全、居住不善之窘;要改造,又有破坏原有风貌、丢失文化记忆之困。记者了解到,钦州市历来高度重视中山路片区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相继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旧城改造与保护的规划和意见,目前,旧城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

市博物馆馆长苏栋对钦州市老城区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老城区的保护。破旧斑驳的中山骑楼、残砖断瓦的明清建筑、杂草丛生的宋古城墙,在苏栋的口中如数家珍。“钦州古城墙遗址、竹栏街的明清建筑、中山路的民国骑楼、一至四马路的近现代传统商业街区,城市格局较完整,形态肌理鲜明,一一勾勒出了钦州城市发展脉络。”苏栋表示,最近几年,市博物馆就老城区的保护和开发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委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编制了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今后进一步理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工作思路。

记者还从钦州市住建、规划等部门获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内容繁多复杂,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统筹考虑,由政府牵头,多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具体工作。

据介绍,钦州市住建、规划等部门正在进行或已编制完成的规划有《钦州市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钦州市旧城改造研究》《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环境与现状调查》《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规划》《钦州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钦州市中山路骑楼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钦州市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这些规划将为下一步老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规划指导意见。

此外,钦州市已于2018年1月印发《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钦州市历史建筑的通知》,包括天后宫、第一旅社、黄文澜旧居在内的21处建筑被列为第一批钦州市历史建筑,这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保护与开发并重

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让旧城老街文化延续不断,焕发新机?各界知名人士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旧城老街的保护和开发,都会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包括资金扶持、工艺要求、建筑材料、改造动力,以及搬迁安置等困难。”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教师陈东说道。

在陈东看来,国内目前进行旧城老街改造的运营模式无非有三种:一是产权式经营改造,即成立国有控股公司,或由其他开发商作为主体,取得成片区域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统一进行建筑保护修缮及项目品牌营销;二是租赁式改造经营,即在土地及房屋产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整体租赁的方式,获得物业的开发经营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三是自持物业改造经营,即在土地及房屋产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由房屋权属人进行建筑修缮及开发经营。陈东认为,三种模式虽各有利弊,但产权式经营改造模式较为契合钦州市实际。

而市政协委员韦舟朝认为,钦州市可借鉴参考成都宽窄巷子以及一些城市实践取得的经验,在保护晚清建筑的基础上和前提下,打造宜观宜商宜玩特色步行街区。

韦舟朝说,一方面,在开发的过程中,贯彻整体性、原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尽最大可能保护原有建筑特色,同时加入新时代元素,也要遵循“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居民参与、动态保护”的原则;另一方面,划分区域,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步行街,形成特产售卖区域,如钦州特色美食区、钦州特产展示售卖区、钦州文化展示演出区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众多骑楼的特色,优化规划建设古色古香的客栈,从休闲舒适、富有诗情画意兼能体验时光倒流等方面去满足客人的住宿需求,补充完善钦州市旅游“吃住玩游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拉大产业链,增加百姓收入,为人民造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正扎实推进立法

一个地方的老城区、老建筑,就是一个地方立体的历史书。如何在保护中激活历史文化因子,需要相关部门群策群力,提高治理能力。

记者从钦州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也正稳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立法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立法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加强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同年12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采取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认真整理和研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扎实开展条例草案的修改工作,同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将《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在公开的《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共分为总则、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利用、法律责任及附则5章,合计36条,就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市政府及部门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如第二条中规定“本市中山路骑楼街、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中规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分类管理、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将对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和利用,起着指导性作用。

一个城市的魅力,往往不是来自林立的高楼大厦,而是来自城市中彰显地域特色的老街,它们对激活传统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活力,使商业与文化的共赢、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原有肌理更新平衡、满足居民主体居住功能等,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实践。

新闻推荐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上接01版)王革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坚持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带头执行好中央八项规...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