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暖宝宝”当心低温烫伤

钦州日报 2019-01-10 10:04 大字

近段时间,钦州市的气温持续较低,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设备深得市民的喜爱。1月9日,市中医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宣泽良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大家,在使用这些取暖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被低温烫伤。最近,医院已经接到多起这样的病例了。这类人群,需当心低温烫伤

天气转冷后,家住悉尼阳光的冼女士喜欢抱着热水袋入睡,1月7日早上醒来时,发现腹部有些辣痛,仔细一看,冼女士发现自己腹部被烫得通红,并且已经起了二三个水疱,于是赶紧到医院治疗。

据宣泽良介绍,低温烫伤如同“慢火炖肉”,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渐进性损害,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致使热量蓄积在接触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等,从而发生烫伤。

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较低,疼痛较轻,而且多发生在人们熟睡过程中,不易被察觉。这样低温热源持续作用,机体组织长时间受热源的烘烤,引起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宣泽良表示,低温烫伤一般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糖尿病患者、瘫痪病人等对热源不敏感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弱,在寒冷的冬季经常需要使用取暖物品来抵御寒冷;更为重要的是因他们的感觉迟钝或无法表达,以致发生在烫伤初期而不易被察觉。

此外,还有一些爱美女性也是高发人群,为了冬季的美丽动人、不显臃肿,穿的较少而又到处贴保暖贴,长时间的热力作用于同一个部位,是非常容易引起皮肤低温烫伤的。保暖贴一般利用化学反应来进行产热,质量较差的保暖贴很有可能会发生烫伤事故。未病先防,注意局部防护

宣泽良向记者讲解了低温烫伤的原理,低温烫伤的过程犹如温水煮青蛙,烫伤发生时不易及时察觉,想要避免低温烫伤关键在于提前预防。高发人群使用取暖设备时,无论自己还是家人都需格外注意。

首先是要控制好温度。因为温度越高造成烫伤所需的时间越短。一方面可直接调低取暖设备的温度(如电热毯调成低热档等),另一方面取暖设备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如热水袋裹一层毛巾等)。

其次是要控制好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接触同一部位,更不可在熟睡时使用接触类取暖设备。

再次是尽量避免使用“暖宝宝”之类的取暖设备,通过多穿衣保暖才是最安全的方法。已病防变,不要盲目处理

宣泽良提醒大家,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先用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不要自行弄破局部烫伤水疱,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这样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如果低温烫伤伤及肌肤深部组织,那所需的治疗时间较长。

中医也有很多独特的疗法及药物。比如煨脓湿润法、提脓祛腐法、贴敷疗法等,同时配合多种特色中医药制剂,如金黄膏、红油膏、生肌散、清凉油等,可以有效治疗低温烫伤,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创面愈合。

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有所不同,创面的疼痛感并不明显,仅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等现象,烫伤面积看起来也较小。但可不要被这种表象所欺骗了,实际上可能是深度烫伤,不仅皮肤表层严重受损,有时候可能会伤及皮下脂肪层,甚至肌肉层,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后果。

(本报记者杨桂宁整理)

新闻推荐

汗水浇筑梦想

(上接01版)因为质量上乘,拍摄场面宏大,众多镜头还被中央电视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闻中大量采用。“有技术创新,特别是取...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