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执法护“菜篮” 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管新变化之“监管篇”

钦州日报 2018-12-21 10:2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建城

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使用移动执法终端进行日常督查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钦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关键年。

面对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势,若是停滞不前,按原来的办法开展监管工作,不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无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自钦州市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来,“创新”便是常常提到的一个词汇。

率先建设全区首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率先在全区使用移动执法终端、率先建立市级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首家检察院驻食品药品监管局检察工作站……去年,钦州市着力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公安、法院、检察院“四位一体”联合执法体系和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样板打造两项工作,得到自治区绩效创新加分。

在创新上大做文章,足见钦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管到了“点”上,用不断进步的监管方式,不断增强的监管能力,牢牢守住了老百姓“菜篮子”的安全。

“新”在方式

“三小”入园安全统一

从无到有,从有到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出台之前,关于“三小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大都还是空白。在钦州市的街头巷尾,分布着大量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它们见缝插针,管理十分困难,必须认真治一治。“‘三小’虽然在监管上有空白,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放任自流,不如统一起来进行监管,为它们寄上‘安全绳’。”这样的想法萌生后,相关部门行动起来了。钦州市出台相关措施,以“把分散的集中起来、把流动的固定起来”的治理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市场升级改造,首先在鸿发市场小餐饮示范街开展色标管理,熟食摊全部按“六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即统一“三防”设施、统一亮证经营、统一加工点照片、统一衣帽、统一食品安全卫生制度、统一二维码管理,为“三小”监管奠定了基调。

为让沿街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入园,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花了很大力气,一方面寻找合适的集中区域,一方面游说小作坊业主搬迁到集中区内,更是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租金条件,让小作坊安心入园进行生产。2017年11月,距离《条例》实施4个月之后,钦州市着力打造的钦北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正式在鸿发市场投入使用,实行“八统一”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即统一食品安全宣传、统一厂房布局、统一工艺流程、统一三防措施、统一油烟排放、统一检测、统一标签标识、统一信息公开。一开始,便有28家小作坊入驻加工区。

在此成功经验上,钦州市又在北部湾大学校区,对食品摊贩进行划行规市,建立集中区来经营食品,并划分水果区、餐饮区、小吃区、夜市烧烤区等,实行“四亮四制”(亮证亮岗亮责任亮承诺,一户一档制、实名登记制、食安信息公示制、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制),引导小餐饮、摊贩入市经营,切实扭转“脏、乱、差、湿”,使学校周边面貌焕然一新。

自推行“三小”集中入园经营模式以来,钦州市共发放了300多个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清理食品流动摊贩600多处,逐步实现迁移计划。

“新”在手段

监管“互联”智能到位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监管的脚步和手段跟不上,食品安全便无从谈起。

今年中考前夕,钦南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正通过“钦南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对辖区内60多家学校食堂进行实时监管。食堂的人员证件是否过期,采购的食品原料是否符合规定,蔬菜农药残留检查是否超标等,这些都能通过平台一看究竟。

据悉,这一系统从今年5月起使用,是钦南区探索食品药品监管“智能化”的举措之一。它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电脑对学校食堂进行在线监管,缓解执法人员的监管压力,还能达到良好的监管效能。

除学校食堂之外,钦州市还建立了网络餐饮监管平台,引入了网络订餐大数据分析,对2000多家“美团”商家、600多家“饿了么”商家实现了网络实时监管,有效保证食品安全。据悉,这一系统能够在线上发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证照上传是否齐备,判断证照是否作假,证照是否超期,经营范围是否超限等违规情况,搜集、分析和检验,汇总成报表传输给监管部门,方便开展线下实时监管。网络食品监管的落地生根,能让在线监察、监督执法及依据处罚实现一步到位。

此外,钦州市还率先在全区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智能监管APP系统,实现了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电子监管综合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覆盖管辖区域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提高行政监管指挥、信息交流共享、案件查办、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和水平。

钦州大蚝、海鸭蛋等水产品,是钦州本地的食品品牌。为将品牌打响,钦州市在推动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还为这些水产品建立电子“身份证”,确保质量安全。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些水产品的来源,还能获知产地信息、厂家信息等。

现在,钦州大蚝、海鸭蛋等水产品品牌已经全部实行二维码标识。钦州市还在其他领域探索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如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等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在部分超市试点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及红酒的安全追溯体系建设,39家已获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实行“电子一票通”等。将养殖到加工、销售全链条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

“新”在作为

“四位一体”仗剑执法

当今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只有社会共治才能真正作为。

早在2016年5月6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便与公安机关成立了联合执法办公室和公安局(分局)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警务室,开始建立起联合执法机制,随后,自治区首家检察院驻食品药品监管局检察工作站也在钦州市正式挂牌。钦州市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机制作用,建立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联公联检联法”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四位一体”联合执法体系。之后,陆续组织开展了“夏日行动”“利剑整治”等专项治理。两年来累计共立破食品刑事案件18起,刑拘36人,逮捕17人,移诉24人。全市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共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700多起,罚没金额1900余万元。

更多的联动体系,随着监管的深入而建立起来。依托“互联网﹢”平台,钦州市率先建立“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成立“食安、农安、公安”(三安)的市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钦北区),增强执法办案快速反应、联席联勤联动职能。并逐步将钦北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公安“天网”、农业监控系统、12331指挥中心纳入“三安”建设范畴。

鉴于食品药品案件的跨区域性质,为更好地开展打击行动,钦州市强化跨区域案件协作,联合防城港、北海、玉林、湛江、茂名、阳江、云浮、海口、三亚等三省九市签订了《桂粤琼十市食品药品稽查打假协作协议》,并围绕近年来桂粤琼三地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力图建立起区域协作打假机制,共同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不止如此,钦州市还与南宁、北海、防城港三市签订了水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北部湾区域间水产品食品监管水平,为各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放心肉菜超市”示范建设提供良好的产地直销源头保障。

而今,钦州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不断向好发展,监管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撑开了强大的“保护伞”。

新闻推荐

钦南区组织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引发强烈反响

本报讯12月18日上午,钦南区四家班子领导集中收听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也纷纷组织单...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