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跃三娘湾吴世林

钦州日报 2018-11-16 10:04 大字

我一定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把地球上最后一群年轻健康的中华白海豚保护下来。钦州湾、北部湾的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一定要取得双赢。这就是我最终的目标。——潘文石

距今11000年前,最后一轮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造成了全球性的海进。在距今6000—5000年的时候,今日的北部湾终于形成了,海南岛也同大陆脱离而隔以琼州海峡。当一切有碍迁移的屏障都被淹没在海水之下的时候,原先被“囚禁”在巽他群岛四周的一部分白海豚,便会冲出“避难所”,随着温热的洋流由西南向东北奔涌,经过马来西亚、暹罗湾、柬埔寨、越南,于6000年前到达北部湾,成为北部湾最早的移民。

听了教授的述说,我又想起了《钦州志》关于海豚的记载。据明朝嘉靖年间编成的《钦州志》卷二《物产·鱼属》中记载:“拜风,无鳞,大似海猪。望东跃则东风起,南跃由南风起。故名。”当地渔民,一直以来,把海豚称为拜风鱼。因此,钦州人认识海豚,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

三娘湾一带老阿婆哄小孩子入睡时,用海擦话唱的童谣又响在我们的耳边:

拜风鱼,拜上坡,

疍家渔,冇米煮。

歌词的大意是:大风来了,只要看见拜风鱼(海豚)海面上不断跳跃,甚至跳上沙滩边,恶劣天气就快到了,疍家渔民啊,就不能出海打鱼了,没有米下锅煮吃了。所以,古时的人认为见到海豚拜风,是不吉祥的。现在的人,更多地把它当作吉祥物,只要见到海豚在海面上不断地跳跃、摆动,就会有恶劣天气到来。所以说,它是天气预报员,是气象学家,是渔民的吉星。

这歌谣从哪个年代开始传唱,已无从考证,但当地渔民告诉我,每当恶劣台风、北风、冷空气等反常的、恶劣的天气的到来之前,它都能提前三天预兆。

潘教授动情地说:“发源于千万年前的北部湾,几经沧海桑田,终于在大约6000年前变成现在的模样。那些浑黄的泥沙、酷暑和暴雨、沟壑与浅滩,那些川流不息的河流和反反复复的海浪,那些或美丽或怪异或坚忍或脆弱的生命,那些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一切自然力量,共同构成了现在这片让我们魂牵梦萦的蓝色海洋。其实,它一直在这里,比任何一个人来得都早,一直在这里守护着白海豚和其他千万种相生共存的生命,也同样守护着我们这些从远古流传的血脉。”

是啊!北部湾的白海豚,就是一个活生生存在着的独特的地理种群。它们是距今6000—5000年前北部湾年轻的拓荒者,与我们的祖先在此交会。“所以,我们应该把北部湾白海豚作为一个特殊的进化显著性单元加以研究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全白海豚的遗传多样性和继续演化的潜力。”潘文石说。

这是潘文石研究中华白海豚的又一个重要成果。

4.数量之谜

知道我要写三娘湾白海豚的报告文学,经常关注海豚的市外宣办曾主任对我说,你若要看白海豚,就去找潘教授。教授年年都数过了,最清楚,例如,2010年有184只。

生活在茫茫大海里的海豚,又不是家里圈养的鸡鸭,真能数得过来吗?

三娘湾的海豚,究竟有多少只?在三娘湾走访,我就这个问题问过观豚快艇的司机,经常在浅海打鱼的渔民,还有管理区的干部。真的是184只吗?真有这么准确吗?他们都肯定地说,教授数过了,肯定是。采访钦州学院鲸豚专家吴海萍副教授时,她也有个研究团队常年在三娘湾海域观测白海豚,前几天还发微信朋友圈,晒了很多海豚的照片,说今天拍海豚拍到手都软了,看得出她兴奋得很。她也认为200只左右是会有的。

184只海豚是怎样数出来的?

2015年5月的一天,在北京大学北部湾白海豚保护与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潘教授的得力助手刘博士接受我的采访,讲述了他们的研究工作。

吴:您是什么时候来到三娘湾研究白海豚的?

刘:2004年4月,教授把第一个野外工作站设在钦州三娘湾,决心把这片海域当作一个自然保护的“实验室”。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参与到白海豚研究的。

吴:当初是如何收集白海豚的数据并进行研究的?

刘:在研究的初期,要弄清楚白海豚的分布格局及种群数量是非常不容易,但又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采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乘坐渔船和快艇到海上去寻找白海豚的踪影;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和GPS记录它们的形态、行为和活动地点。由于海豚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需要用肺进行呼吸,所以,它们会每隔一段时间,就跃出水面呼吸一次。当它们露出水面呼吸的时候,通常都可以看见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多数是背鳍。因此,背鳍上的标记成为最常用的识别特征。野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拍摄海豚。我们科研人员出海寻找海豚,拍摄到足够多的照片再返航,每次出海少则二三小时,多则六七小时,并保证每个月出海3天以上。2012年购置了自己的快艇之后,当我们的主要研究团队不在三娘湾的时候,我们的三娘湾驻地工作团队也会以每周3次的频率出海收集数据。他们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GPS数据、海豚的数量和体色信息、肉眼可以分辨的特征个体信息,特殊行为信息及环境信息等。他们也会利用高清数码望远镜进行视频采集。

连载6(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转载)

新闻推荐

钦州港开启“铁水铁”联运模式

本报钦州讯11月11日,满载着25个集装箱东北货物的79748次班列从钦州港东站顺利发出,前往重庆团结村,标志着该港口在国际陆海...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