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桑梓重教育陈琼辉

钦州日报 2018-11-07 10:22 大字

冯子材一生驰骋沙场,英勇善战,在中法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身为朝廷命官的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特别是对家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非常关心。他亲自上京请求朝廷在钦州设置科举考场,增取举士名额、从原来的十八名增至三十六名,为家乡学子登科折桂和国家选拔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多次为家乡教育慷慨解囊,出资献策。

在明朝后期以来的数百年中,钦州遭受了二十多次兵匪之乱。很多书院学馆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文昌阁”(现在钦州市第一小学内)前的“洄澜书院”也不例外,原来在这里读书的书童都散了。1867年,钦州人民要重修文昌阁,冯子材知道了,说:“支持家乡教育,责无旁贷。”他慷慨解囊,并召集乡民捐款,重新修建了文昌阁。这样,钦州学子又可以重回文昌阁“洄澜书院”继续学文识字,为将来发家致富、改变家乡面貌和报效祖国而发愤读书。

铜鱼书院是现在钦州市小董中学的前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废弃已久。1891年,曾经在冯子材军营中协助办理文案的有识之士方凤元倡议重建铜鱼书院。冯子材非常赞成并亲任董事会名誉会长,既出资赞助,还亲自督工。在铜鱼书院落成的时候,他还书赠“天开文运”和“尔为君子儒”两块牌匾,分别立于书院正门和中厅之内(此两牌匾今已散失)。一个多世纪以来,从铜鱼校门走出去的3万多学子已在全国各地扎根、开花结果,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贡献了力量。

冯子材不但对洄澜书院和铜鱼书院的修建慷慨解囊,还积极筹建了绥丰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抗法大捷后带领将士回到家乡。有一天早上,钦差学台郭大人路过钦州,特地去拜望冯子材。郭大人是镇江人,名叫郭怀仁,他曾经在冯子材的镇江兵营当书办员。在冯子材从镇江撤军回原籍的时候,他也要求跟着一起来钦州,但是冯子材不同意。他当时对郭怀仁说:“你是个聪慧的读书之人,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你应该安心留在镇江再用功读书,等到战事平息后开科考试,你要去应考才对。”还赠送不少的银两给他。现在的郭怀仁已经是钦差大人了,为了报答冯子材资助读书之恩,前来探视并赠送藏书三船。冯子材望着这些书籍深有感触。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们钦州出了一班武将,算起来都有一百多人,在镇南关抗法战争中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外战争的唯一大胜,雪国耻,扬国威,真是自豪啊!但在文士方面还不足,可以说是很缺……”冯子材听说钦州龙岗这个地方“地杰人灵”,有一天,他率众将登上龙岗,在龙岗上远望,对众将说:“我决定在这里倡捐筑星峰,培龙颈,再建一座稳镇州中龙脉的三层楼房,名曰‘镇龙楼’,希望家乡人才辈出,个个智勇双全,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此后,冯子材每天奔走于社会各界,积极倡议大家捐资捐物,钦州城民众被他的所作所为感动,热烈响应,积极捐资献物,出工献策。在1889年破土动工、第二年建成的镇龙楼,据说是“最宜作读书之处”。后来,知州李受彤为进一步振兴钦州文风,在1890年将设在平南古渡头(原钦州镇江滨电影院附近)的东坡书院迁至镇龙楼,并改名为“绥丰书院”。1903年,冯子材病逝。临终前,他把儿子冯相华叫到跟前,嘱咐他要关心和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1905年,冯相华遵照父亲之命,回到家乡与地方人士商量,在镇龙楼增建校舍,扩大规模,将它建成中学。这就是钦州市第一中学的前身。从此以后,镇龙楼便成为钦州培育优秀人才的摇篮,百年来为祖国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

冯子材老将军一生清廉正直,爱国爱民,关心家乡人才的培养,为我们钦州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闻推荐

钦州市解除应对污染天气Ⅲ级(黄色)响应措施

(上接01版)车辆单向行驶;强化重点防控区域露天烧烤行为管控,严格取缔不合法经营摆卖摊点,合法经营烧烤摊点严格要求入室经营,并...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