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之变:依海而兴 向海图强本报记者 周顺彬

钦州日报 2018-10-09 09:44 大字

“别看现在从钦州港开车去城区才30分钟,放在1983年就要3个小时。”谈到往昔的钦州港,现任果子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日雪的思绪回到35年前。

1983年,“钦州港”还停留在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字里行间。要想进城,刘日雪只能划着小船从村里漂过海湾,然后走小路到水井坑村委,那里有一个汽车的上落站。上车后还要绕道大番坡集镇、大番坡镇青龙村等地,最后再走老钦犀公路,才能到达钦州市区,一路颠簸,一脸灰尘,因为全程都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路。

“看到现在小车从家家户户开进开出,谁也想不到我们社区以前竟然是在一个小岛上。”刘日雪说,钦州港没有开发前,果子山是一个不通电、不通水的村子。到春节时每家每户的用水甚至要精确到一人几瓢水的地步。“靠水缺水”的老乡甚至还惊动到了临近的部队,官兵们用炮艇拉来了淡水,大家才过上“有油、有水”的春节。

采访中,普通的居民,平凡的职工,话里话外都是说不尽的故园:一个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一个凝聚着汗水与苦累,也融入了奋斗与希望的钦州港。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

经济形势好不好,不看报表,只要看群众的表情就知道。

1983年,刘日雪从广东的陆军炮兵某部退伍,村里把他安排到集体的渔业社出海捕鱼。

“那时一碗粉0.15元,一个鸡蛋0.05元到0.08元,但我每次出海最多能分到手500多元。”谈到村里渔业社的富足,刘日雪仍怀念不已。但他说还是现在好,因为钦州港开建后,村中的许多女同胞和中年人都找到了工作,“比以往出海只是壮年男人有工作强多了。”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苏英权介绍,港区群众除了一部分继续进行大蚝和金鲳鱼养殖之外,大部分都在第三产业找到了工作:年纪稍大点的在各企业当保安,月平均工资有2200元至2500元;而年轻些的就买了重卡、挖掘机、铲车等为各个企业运建筑土方,其他更有经济头脑的还在各人员集中地点开起商店和饮食摊,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

“我爱人要不是帮儿女们带小孩,也出去上班了。”刘日雪说,现在他除了在社区上班之外,还和家人在离海岸15公里的深海养了250万尾金鲳鱼;而自己的儿女也分别在钦州港和钦北区的企事业单位找到了工作。“如果没有建港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孩子们哪能接受好的教育,最终找到就业的门路?”

从“公家事”到“个人事”

“国家要用得着,就服从大局。”聊起故土,钦州港金鼓社区党支部书记文齐赞说,村里贡献出来的海滩如今建起了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新区,甚至还为海警、海监等重要部门建设执法码头提供了建设用地。

“看着火车从家门口拉着货物来往钦州港,我们觉得自己做出的牺牲也是有价值的。”文齐赞说,那些曾为国家的建设付出的乡亲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获得时代的回报。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主任徐科峰说,为让乡亲们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避免大家都往钦州港一小挤,港区开创性地让一小和钦州港第四小学联合创办教育集团,让优质师资从一小往四小流动,同时不断加大对四小的硬件投入。(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16强产生 中国三对选手成功晋级

10月2日上午,中国队的高鹏/李阳对阵法国组合,最终高鹏/李阳技不如人,以0:2落败。图为中国队的李阳在比赛中扣球。本报记者玉...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