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有激情 百亩荒地变果园——钦北区贵台镇那逻村委返乡青年黄璋宾创业记

钦州日报 2018-07-12 10:11 大字

致富希望,精心护理 本报记者 吴扬雪摄

本报记者 吴扬雪

在钦北区贵台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有一位青年默默响应着钦州市青年返乡创业号召,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发展农业种植,将村里的两百多亩荒地改造成经济效益可观的“金果园”。他,叫黄璋宾,一位不到二十岁就在外打拼,在历经多年拼搏拥有成功事业后,却毅然回乡另辟“战场”,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开创致富路。

小村庄有大商机

钦北区贵台镇的那逻村委那桥村,地处山丘,曾经交通闭塞,缺乏产业支持和经济收入,村民都是靠着自己的田地和养一些家畜自给自足,年轻一代纷纷奔向城市。

2014年,黄璋宾却回到了家乡,经过考察探索,决定将村里荒地进行改造开放,种植沃柑、火龙果等农副产品。日前,在该合作社200多亩的沃柑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土地已完成平整、规划,一大片一大片的沃柑树苗长势良好,枝叶葱绿,与四周苍翠山林相辉映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画卷。

这一片沃柑园就是返乡创业人员黄璋宾的特色种植的产业园。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一直在南宁从事服装行业,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但是了解到家乡发展困境,于是便想着回乡发展种植产业。说干就干!2017年,他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带头种植沃柑和火龙果。

由于管理得当,如今沃柑长势良好,黄璋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批沃柑到明年开始挂果,后年慢慢丰产,一棵树正常管理产量可达80斤以上,预计整个果园到2020年产量不低于50万斤,总产值可达200多万元。听着这些数字,许多村民心动了,纷纷想要参与进来。为此,黄璋宾与几个乡亲于今年1月成立了钦北区绿桥种养专业合作社,黄璋宾任理事长,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5户农户种植沃柑。

除了沃柑,黄璋宾的火龙果园也是一派生机盎然,工人们忙着为火龙果剪枝,据介绍,整个果园一批果的产量有一万多斤。

下一步,黄璋宾想把果园的面积再扩大,建立一个新型的生态园,让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孕育出一片绿色的宝藏,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下一步计划通过示范作用,加强指导合作社村民的种植技术,带动我们家乡致富起来。”黄璋宾说,如今,钦北区绿桥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沃柑、火龙果种植基地分别投入了95万元、45万元,两个果园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投入了48万元,还开玩笑道:“这都是我的‘心血\’啊,我的付出一定会获得满满回报。”

乡愁中有大作为

采访中,钦北区贵台镇那逻村委支部书记陈京富告诉记者:“黄璋宾的绿桥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后,我们村有了产业支撑,可算是开启了我们村发展特色农业的布局,还极大程度解决了村里贫困户的就业、创收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现在,我们村很多村民都来这里打工,还加入了他的种植行列。”

据了解,贵台镇那逻村委那桥村共有500多人,80%青壮年选择了出外打工找活路,留在村里的只有100多人,却有29户贫困户。为带动村民致富,同时解决果园管理难题,黄璋宾聘请当地村民尤其是优先贫困户加入打理队伍。

当地贫困户黄知中正是其中一员,由于家庭比较困难,出外打工又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孩子,而黄璋宾在村里发展沃柑和火龙果种植,为他多提供了一条稳定经济收入的路子,现在大多时间在基地负责护理果树、锄草、浇灌等工作,100元一天,一个月能有两千元以上的经济收入。

“村里现在大多是像我一样的留守妇女,还有留守儿童、老人,而且大多是贫困户。现在,我把家里的1亩多地租给黄老弟(黄璋宾),还可在合作社打工赚钱,又可以兼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算是很好了。”村民苏世娟感慨。

新闻推荐

王革冰到钦州港区督查调研重点项目时要求优化服务企业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王革冰(中)到钦州天亿石化有限公司调研本报记者王湖禄摄本报讯(记者李艳晔)7月11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到...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