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飞洲传奇——少年冯子材

钦州日报 2018-07-01 13:15 大字

编者按

一仗攻成,彪炳千秋。一场名震中外的战争,一位誓死捍国的耆将,让人们记住了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这场战争是镇南关大捷,这位耆将就是我国近代著名民族英雄冯子材。冯子材的故事让钦州这座滨海城市添上了一层浓重的历史色彩,他的故事更是激励了无数的人们奋勇前行。

2018年7月29日是冯子材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市博物馆原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李世川老先生精心撰写了一部中篇传记小说《鸿飞洲传奇——少年冯子材》,以文学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少年时期的冯子材在艰辛中成长,在苦难中崛起的传奇故事。

本报今日开始,以连载的方式刊登这篇传记小说,敬请读者关注。

无论如何,谁都料想不到,这片沙洲,这曾经的钦州第一名胜,这荒废的鸿雁家园,日后能用它深隐的灵慧,用艰辛和苦难生育了近代史中国武装抗击外寇的第一英雄!

中篇传记小说

李世川著

第一篇章

鸿飞洲落雁冯家初结缘(上)

明朝嘉靖年间,钦州便评了八景,依次是:三石吐奇、文江横带、文峰卓笔、鸿台环璧、龙岗纳翠、玉楼清气、龙桥出水、玉井寒泉。

清朝因之而为,依次是:

文峰卓笔,即尖山;

玉井流香(原玉井寒泉),在龙门岛沙背海坪中,水出石隙,潮退仍甘洌;

一江横带(原文江横带),钦江至此弯环多,曲如巴字;

三石吐奇,在城外天妃庙前的江中,为钓石、吟石、醉石,此宋知州陶弼酌酒吟诗醉卧的三块江中巨石;

鸿亭点翠(原鸿台环璧),即东门沙洲,四面白水,环抱着一怀绿林修竹,恰似宝玉中镶嵌的一块翡翠,翡翠中又点缀有亭曰鸿飞,阁名水月,为庵堂;

龙径环珠,即七十二径错落相连;

灵潭沛雨,即龙湾,相传有龙居此,岁旱,捣药洗潭,祈雨必应;

元岳凌云,即北府庙岭岗,北府庙是北宋朝为纪念比部郎中李英为国捐躯所建庙宇,后增建青龙庵。

钦江,从北而下,其八景按顺序便珠串了灵潭、元岳、鸿亭、三石、横带和文峰六景。其中鸿亭点翠被称州城第一胜景。这一片江中的巨大沙洲,潮涨时,便有鱼群绕洲环游,乃至排风鱼(海豚)亦嬉戏追逐于此,遂称游鱼洲。因为古木森茂,翠竹青葱,水草嫩绿,开天辟地以来,那南来北去的雁群,自然乐此为家。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州林希元看这里如此风景秀美而且生灵气息甚是旺盛,便建亭于此,并以苏东坡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的“鸿飞"而命其名,此后游鱼洲便多称鸿飞洲。后世文人墨客对它吟咏颇多。兹择三首七律共飨:林希元鸿飞亭诗曰:鸿迹因风到海涯,羽毛今日又何之?稻粱本匪生平志,云汉常悬万里思。木落山空归路杳,秋高天远北书迟。四年作郡惭无补,徒向江干赋雪泥。

原来,这位州官(福建同安县人)何思乡之深!因此建这鸿迹之亭赖以寄愁。这样,鸿飞亭便与1062年任钦州知州的陶弼所建的天涯亭相映生辉了。李陞高鸿飞亭诗曰:偶于天外望飞鸿,鸿自高飞入太空。水月多情千古恨,山花无恙四时同。江间波浪翻蛟窟,海上烟云走飓风。梵鼓数声空谷应,比丘静对一灯红。

这位康熙四年的钦州守军首长(游击衔),四川人,摄像般照下了如何“点翠"的情景,当然画意中也展现了作者的诗情。

鸿亭点翠,从明嘉靖林希元起,至清雍正年间据志载就有知州俞三畏、游击陈培琪、知州董绍美等,近二百年,迭次重修。但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钦州大水,明年大饥,四十二年旱复大饥,死者枕藉于路。四十三年旱,大蝗,复大饥。四十六年大水,饥。四十七年大水复大旱,稻失收……"(《钦县志》)于是,物换星移,亭台,荒了,蓬蒿掩盖,庵堂,倒了,无人修废,只有鸿雁依旧,只有野草无边,展现久远的追憶……

至嘉庆十二年(1807),新会举人,钦州学正卢数武游历这第一名胜时,就发出了几声长长的叹息。卢数武鸿亭点翠诗:鸿飞何处影冥冥,物换星移代几经。水月无人修废阁,蓬蒿有客吊荒亭。沿溪荇藻无边绿,绕郭松篁不断青。蘋白蓼红相点缀,雁来时节满沙汀。

但无论如何,谁都料想不到,这片沙洲,这曾经的钦州第一名胜,这荒废的鸿雁家园,日后能用它深隐的灵慧,用艰辛和苦难生育了近代史中国武装抗击外寇的第一英雄!

连载① (未完待续)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转载。)

新闻推荐

“泥火交融”写春秋 ——记钦州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人帡

本报记者韦义华钦州坭兴陶,是泥与火交融的艺术,传承千年,享誉中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原钦州市坭兴陶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