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推动钦州物流发展赵光辉

钦州日报 2018-04-12 03:30 大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发展钦州物流,宜借力北部湾整体物流发展大势实现飞跃。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破制度壁垒,拓展合作空间,参与国际竞争,并搭起物流平台,让合作成为主旋律。

北部湾物流发展优势明显

北部湾主体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总面积不到广西1/5,人口约占广西1/4,GDP占广西34.76%。北部湾作为我国城市群中最靠近沿海市场的区域之一,基础设施便利,供应链网络发达,而且港口资源丰富,海运市场繁荣,已成为我国交通枢纽与对外开放的一大门户。这为北部湾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带来了招商引资、贸易来往、经济开放等便利优势。同时,这一区域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口,形成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北部湾的高度开放性为其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汇集全球资金、人才与信息等资源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创新成果,推动新产业衍生与集聚,这将成为北部湾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最强动力之一。

北部湾物流具备跨越发展基础。北部湾依托科技、创新等要素,借助国际物流网络和港口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助于自身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迈向更高阶段。北部湾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是城市与周边城市、延伸城市形成良好的职能分工协作。其实,北部湾各城市在物流服务、物流技术、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分拣、物流包装、物流装备、物流标准、物流科研等方面各具特色,要素流动也十分畅通,具备破茧化蝶、跨越发展的基础。

北部湾物流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北部湾恰好处在中新南向通道重要节点上,其集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具有产业、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信息平台等优势,能为物流企业提供回程货源,降低物流成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时,需着重推进人才、物资、资源、信息等的交流和交换。在此背景下,北部湾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实资金项目,如推动大型物流园区、基建项目落地,助推产能、能源、技术、资源“走出去”。本着“物流在前、项目资金在后”的原则,北部湾将为产能、能源、技术等向沿线国家转移做前期工作,以打好伏笔,做好策应。据了解,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辐射半径将扩展至东盟、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其将凭借国际物流优势招天下商、通五洲航。因此,国内企业要开发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资源,在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建立自己的办事处或指挥中心将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要做中国的生意,也需要在此设立自己专属的办公室及协调处。

北部湾物流发展面临多重困难

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仍需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竞争能力不足、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对此,北部湾将汇聚信息与科技的力量,打通供应链各个环节,并提供增值服务,以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消除物流技术障碍、限制性壁垒,以及非正常贸易保护。因此,从宏观上来看,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是构建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从微观上来看,是构建产业与物流联动格局,建设物流企业联盟机制,以及北部湾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人才、信息和金融大通道,真正做到对外开放。

北部湾发展需要打破制度壁垒,拓展合作空间。不少专家认为,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并非可见的交通物流设施,而是不可见的制度性障碍。以钦州中马工业园建设为例,由于中国与马来西亚在法制和经贸体系、关税系统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能否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基础要素的自由流通与北部湾物流中心能否实现国际化密切相关。因此,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主体应是探讨如何在现有制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建设一个有共同目标、方向、行动的战略联盟。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包括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金融、物流法律、物流人才等的建设,还包括各语种通行的物流信息化合作。显然,这对于北部湾而言,需重点考虑地方政府的职权让渡问题,如让渡多少给“北部湾超政府”的机构来执行。举例而言,在国家法律框架允许范围内,有必要成立北部湾物流专业发展合作委员会,且要能够取代原来政府物流管理的部分职能,整合原来各地物流管理职能,并分散于更多相关机构中。可以猜测,未来北部湾国际物流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原则构建有效合作机制,以互通为基准点,推动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并深化合作,实现北部湾内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但需要强调的是,有效互通制度并非将原有各种制度全部推倒重来,也不是各种制度“到此即废”,而是保留各自制度优势,尤其是各地已出台的推动物流发展的各类制度,以及已形成的多元制度格局,这将为对接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制度保障,以扩大国际物流合作的选择面,为物流产业链深度契合创造更多可选、可行的机遇。

钦州物流需抱团发展

钦州物流不能独自发展。钦州物流必须融入北部湾与其他区域物流企业联合,抱团“走出去”参与国际竞合,才能在自强实干的基础上实现“融和共赢”。经过多方协同发展,北部湾携手各方共建了跨海交通群、高铁群、空港群,以不断增强未来通畅能力。以钦州为例,在铁路方面,通车里程达320km,其中高铁108km,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57%,对外运输通道能力超1亿吨/年,年货物运输量3000万吨以上;在公路方面,“一环五射,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日臻完善,建成里程达324km,规划建设“八纵五横”集疏运公路大通道;在航运方面,开通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主要东盟港口的国际班轮航线共13条,基本实现东南亚、东北亚重要港口的全覆盖。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各个主体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畅通各地物流站场、设施、节点、通道、枢纽,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流中心。物流只是搭台,合作才是唱戏。北部湾将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共同建设更多的国际合作平台,将广西的发展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转化为迈向国家分工体系的高端动力,这是北部湾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精髓和要点。

北部湾物流发展,大势所趋;钦州物流借势发展,指日可待。(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钦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新闻推荐

“微察”系统提升破案率

本报钦州讯(实习生/郭彰李袁立玫)近日,钦州市公安局便衣民警在该市万国酒店附近巡逻时,发现陈某骑着一辆电动车神色慌张,便上前对其盘问。为查清电动车的来路,民警立即通过“微察”系统查询,得知该车为...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