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算盘” 当好“管家”——钦北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钦州日报 2018-03-16 05:36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扬雪

符德任制图

贵台镇大路村扶贫示范小区肉猪养殖场 本报记者 吴扬雪 摄

钦北区小董镇吉水村委那雷村的贫困户方世仲头上的“贫困帽"曾被村干部喻为最顽固的“狗皮膏",家里只有他一个可用的劳动力,爱人身患疾病不能自理,一家六口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身无长处的他一度让致力于扶贫攻坚工作的干部们头疼。去年,在第一书记、村干部、扶贫办及联谊单位的多方帮扶下,方世仲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养牛业,一家人终于住上了新房,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目标和信心,撕掉了贫困户这块“狗皮膏"。

记者从钦北区扶贫办了解到,2017年,钦北区12个脱贫摘帽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达标,6880名预脱贫人口“八有一超"指标达标。

打好“算盘":帮扶有数

在长滩镇新铺村,蜿蜒的乡村水泥路穿梭在一座接一座的山陵上,满山的荔枝树郁郁葱葱,数不清的原鸡鸡崽撒欢在林中。“啜啜啜……"黄全志嘴里发出“招食"的呼唤声,带着满脸的笑容提着一大桶饲料走进荔枝林,鸡崽兴奋地从四面八方奔向他。

山脚不远的对面,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楼矗立在乡村小道旁,四周青翠环绕,门前小院停放着一辆擦洗得亮堂堂的摩托车。炊烟飘散在乡林中,饭菜香飘四溢,一位妇女从屋子里走出,然后远远地向山上呼喊了几声。

记者一行来到黄全志的身边,他憨厚地笑着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过得有盼头,这样的日子千金不换哪。"时间回溯至2015年时,黄全志一家几口挤在石棉瓦、水泥砖砌成的屋子里,那屋子现如今成了鸡舍。想脱贫,没票子;想致富,没路子。光有一身养殖技术,他束手无策。

从贫困户中发现他们不“贫困"之处,在平凡的农家寻找他们“不平凡"之路。钦北区扶贫工作队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先后发现人穷志不穷、有专业养殖技术的黄全志、方世仲等人。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钦北区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抓好小额信贷工作是打好扶贫攻坚“算盘"的第一招。

一是推行“信用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设立了1000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信用社按1:10比例发放贷款,每户贫困户贷款1万-5万元发展生产。目前,共发放用于自我发展的扶贫小额贷款648户2880.7万元。二是设立18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其中区本级财政出资900万元,广西富牛牧业有限公司、钦州九联养殖有限公司和钦州金陵农牧有限公司3家龙头企业各出资300万元。信用社按1:5比例发放贷款,每户贫困户可贷款10万元入股参与经营,每家公司可吸纳300户贫困户。公司按入股金额的10%作为固定分红,每年1万元。据了解,截至2017年12月底,钦北区共有1416户贫困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共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金额为9340.1万元,其中用于自我发展的扶贫小额贷款650户2890.7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资金"是关键。有了技术,贫困户就有了发家致富的敲门砖,而有了“资金",贫困户就有了创业“第一桶金",有了大胆创业的直接底气。

据了解,截至2017年12月底,钦北区共筹措扶贫资金1784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38万元,整合其他扶贫资金7804万元,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强有力保障。

创新模式:脱贫有道

去年以来,钦北区创新扶贫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贵台镇大路村党支部牵头发展扶贫示范小区,于2017年9月份养殖肉猪750头,种植大青枣基地40亩、构树40亩,吸纳本村35户贫困户入股,今年2月初该批猪已出栏,扣除成本纯利润15万元。3月8日,该小区第二批730头肉猪已入栏,预计今年8月份又将获得好收成。"钦北区扶贫办党组书记黎培科介绍,这是钦北区推行支部帮、党员领、机关扶、工作站助、电商带的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党建+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成果之一。通过实施“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贫困户搭建致富平台,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实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和红色“七一"购物季活动,促成板城镇厚孟竹荪、平吉镇百香果和新澳火龙果、新棠镇南忠村淮山等贫困村产品线上线下热销;2017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出的村委(居委)班子成员946人中,致富能手459人,占48.5%,极大增强了村委(居委)班子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在2016年投入6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钦北区再整合资金投入1100多万元对不足200平方米的村级阵地进行整体提升。其中新建31个、扩建15个、重新装修9个,强化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以上的成绩皆是创新“党建+扶贫"模式所出精品成果。

去年,钦北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481.2万元用于贫困村(户)发展产业,多途径谋划产业发展促进增收,为脱贫摘帽奠定资金基础。投入990万元创建产业扶贫小区,建设23个产业扶贫示范小区,平均每村安排资金30万-50万元。其中第一批17个贫困村产业扶贫示范小区投入760万元,发展猪、鸡、蚯蚓、黑山羊、肉牛、花卉等特色种养产业,有力地带动增收。如大垌歌标村发展肉鸡养殖示范小区,年肉鸡存栏2.4万羽,年经济收入10万多元;大直那天村发展肉牛养殖示范小区,年肉牛存栏80头,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

当好“管家":攻坚有力

脱贫攻坚容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忽悠群众,更不允许出现影响稳定和谐的脱贫攻坚环境的因素。

为了切实落实“扶真贫、真扶贫",解决“应进则进、应扶则扶",确保“有效帮扶、有序退出",杜绝“数据失真"等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钦北区一一进行核实并进行答复。据了解,去年以来,钦北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年共接受群众来访16人次,电话或信件反映问题2件,涉及危改、产业、低保、小额信贷等方面,已全部办结。同时,组织7个检查组到11个镇进行督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列出整改措施,形成《钦北区落实国家2017年脱贫攻坚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相关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整改方案切实抓好整改。

督导好外在,管理好内部,履好职责尽本分。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每一项举措的落实,钦北区抓住“人"这个关键,确保工作有人抓。钦北区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具体抓、四家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共同抓的扶贫领导责任制。同时,建立健全村、镇、区三级书记齐抓扶贫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落实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非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每月、镇党委书记每季度和区委书记每半年对《帮扶手册》和数据信息“批改作业"的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压实责任,切实把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做细做实。

经有关部门回访反馈,钦北区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蔚然成风,一大批党支部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做到下派一名党员、带强一个班子、带动一村百姓。

新闻推荐

贫困户乐享产业红利

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敖帅昌2月8日,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大路村产业扶贫示范小区生态养殖场外,一早就聚集了很多村民。这天是合作企业牧业公司约定上门收购生猪的日子,大家提前搭好生猪过磅和出栏的通...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