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集体红椎林被盗采年损失五十多万事发那思镇张屋村,村民期盼公安部门尽快介入处理

北部湾晨报 2017-07-20 11:30 大字

晨报记者 李家坤

钦南区那思镇米子村委张屋村有一片属于集体的红椎林,共计257.2亩,每年可产红椎菌20000多斤,产值五十多万。但近年来,该村民小组的少部分村民以使用“祖宗山”或“土改岭”为由,擅自认管山林并私自盗采林中的红椎菌,导致本属于村民小组集体的财产严重损失,村民期盼公安部门尽快介入严惩违法盗采者,以维护张屋村村民小组的集体利益,让所有村民都能共享集体红利。集体红椎林被部分村民擅自认管

近日,记者来到张屋村进,在现场看到,红椎菌犹如带着小红帽的害羞女孩长满林中,红绿相间的红椎林景色十分迷人。该村自发成立的村民小组护林队正对山林进行巡山维护。

张屋村村民小组组长庞成好告诉记者,这片村集体的红椎林共计257.2亩,在每年农历五、六、八月开始盛产野生红椎菌,盛产时间有50多天,平均每天可收获200斤左右,每年产量可达10000斤以上,生菌的收购价为60/斤,年产值60多万元。

庞成好拿着林权证和相关材料向记者介绍,2009年国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他们就办理了林权证;同时,2015年,钦州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也将该片红椎林地裁定为张屋村集体合法财产。但村民小组的少部分村民以使用“祖宗山”或“土改岭”为由,擅自认管山林并私自盗采林中的红椎菌,导致本属于村民小组集体的财产严重损失。2015年他们就向镇政府反映了红椎菌被盗采,集体财产被侵占的情况,镇政府也安排工作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调解,无奈盗采红椎菌的少部分村民却置之不理,红椎菌被盗采现象依然猖獗。客商每天可收购盗卖红椎菌数万元

随后,村民带记者来到红椎菌收购现场,在张屋村的村口,护林队员们拦下了一辆前来收购违法盗采红椎菌的面包车进行了询问。车主表示,他是接到当地村民的电话才来张屋村收购红椎菌的,并不知道自己收购的红椎菌是违法盗采。车主进一步介绍,当天他刚到张家村,只收购了7斤多的红椎菌(干货)。前两天来过一次,共收购有红椎菌(干货)100来斤,收购价格看红椎菌成品的质量,烘干质量好的红椎菌成品收购价在380元/斤左右,质量一般的红椎菌成品收购价每斤则在250元到280元之间。

张屋村的村民就此给记者算了一笔数:一个收购商每天收购的盗采红椎菌(干货)就有100斤,按平均每斤300元的价格来算,每天被盗卖的红椎菌就达到了30000元。村民向记者介绍,而在红椎菌丰收季节,三天两头前来收购违法盗采红椎菌的有4、5波人,村里的集体财产损失真的无法估算。村民期盼公安部门严惩违法盗采者

庞成好坦言,红椎菌的产量和红椎林的经济价值虽然不能按正常的数字作定论,但效益肯定是有的。他告诉记者,村里想把这片红椎林承包出去,把收益用于村里的道路、水利建设及公益事业,承包意向也得到了村里绝大部分村民的同意,也有老板愿意3年出50万的价格承包,无奈少部分村民擅自认管山林、私自盗采红椎菌现象严重,最终导致承包协议没能达成。

林权问题已经没有争议,两年来,尽管村里多次致电公安部门介入处理,但事件却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看着集体的财产被少部分村民侵占,村里因没收益而无法进行乡村建设及村里的公益事业,张屋村村民既气愤又无奈。在此他们希望公安部门能尽快介入,严惩违法盗采红椎菌的少部分村民,以维护张屋村村民小组的集体利益,让所有村民都能共享集体红利。

新闻推荐

农民工技能比拼展身手秀绝活

(记者梁文辉通讯员赖普君)近日,广西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钦北区初赛在钦北区行政信息中心大楼门前广场举行,来自全区169名优秀参赛选手现场秀绝活。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