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创新机制治理撂荒耕地 人勤地不闲 汗洒饭更香

广西日报 2022-04-16 07:28 大字

本报记者罗继梅通讯员姚绍贤

4月12日,记者行走在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只见连片的土地上,有的开垦成垄、有的插上新禾、有的抽出新芽……今年以来,钦州举全市之力全面打响撂荒耕地治理和流转示范攻坚战,相关各级各部门通过签下责任状、列出“红黑榜”、请出“田保姆”、请来“新乡贤”,压实属地、部门、干部、农民“四方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守住安全底线,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A列出“红黑榜”压实责任

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自去年10月开展撂荒耕地治理和规模化流转示范试点工作以来,钦州市迅速成立了市、县(区)、镇(街道)各级撂荒耕地治理工作专班,各专班又组建了督导组和微信工作群,及时督查工作进展,通过以点带面、创新“红黑榜”等机制,倒逼责任,层层落实。

“治理成效在微信群晒一晒,大家相互‘较劲’,谁也不想掉队。”3月初,在钦南区犀牛脚镇督导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时,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黎巨作时刻关注着工作群动态。

钦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昌福接过话茬:“耕地保护红线,是带电的‘高压线’,谁都碰不得。‘红黑榜’和考核制度,既给干部群众立了光荣榜,又戴上了‘紧箍’。”

灵山县陆屋镇是钦州市8个撂荒耕地治理和规模化流转试点镇之一,为完成今年95%以上的撂荒地治理目标,各村干部不管白天黑夜,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分头走家串户宣传动员。

“自己不种早造就要流转给别人种,要是丢荒半年以上会被政府列入黑榜名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也暂停发放。”心系撂荒耕地治理的陆屋镇广江村支书吴德鹏来到村民黄庭喜家中进行宣传劝导。

听了村支书的话,黄庭喜沉思了一会儿,最终点头答应把5亩田地恢复早造种植,并现场签下承诺书,按下红手印。

“撂荒耕地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广江村的撂荒面积较多,治理任务重,进度一定要加快。”吴德鹏说。

根据《钦州市加强耕地撂荒治理稳定粮食生产若干措施(试行)》要求,撂荒耕地半年以上的农户将被列入黑榜名单,暂停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连续撂荒2年及以上的,取消承包经营权……

知晓相关政策后,不少村民早早下了田。截至4月上旬,钦州全市已排查出撂荒耕地13.5万亩,恢复耕种9.21万亩,治理率达68%;同意开展复耕的农户有3.23万户。

B请出“田保姆”代耕代种

近日,记者走进钦南区久隆镇大岭村,看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站在高高的田埂上,大岭村支书韦光仔细盘算着村子耕种的事情。在征得农户同意后,韦光决定与另外5名村干部一起代耕代种撂荒耕地120亩,并作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途径之一。韦光说:“今年利用无人机飞播,效率更高了。”说话间,一架无人机正在105亩水田上空匀速低空播种。

镜头切换至钦北区大寺镇屯强村委那造村。90后的黄建珠高中毕业后便跟随父亲黄宝浩一起下地种粮。从刚开始的30亩到现在的200多亩,他家已是那造村响当当的种植大户。“我们村几乎没有撂荒地,因为原来的撂荒地都被我们家租来种水稻啦。”黄建珠说,“村民把地交给我们后,就可以放心去打工了,每年每亩还有200多元租金。”

胡礼寿、李文成同样是大寺镇的种粮大户。今年,在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动员下,胡礼寿到屯强村流转了100亩撂荒耕地种植水稻。李文成则依托自己合作社的设备,计划在四联村委天白村建成50亩灭荒示范基地。

在李文成家中,只见一栋尚未装修的楼房里堆满了稻谷。这是李文成辛勤耕种的果实。目前,天白村80%的田地都由他代耕代种。“我今年种植280亩水稻,等有了大型碾米机,还要扩大面积。”李文成说。

截至目前,钦州市已有237个经营主体参与撂荒耕地治理,其中经营主体代耕代种2.2万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6700亩,与村民联耕联种3200亩,被村民称为“田保姆”。

C请来“新乡贤”拓宽销路

“曾经一夜卖出7.5万公斤滞销芒果!”在灵山县苏屋塘村,“巧妇9妹”甘有琴如今已是全国有名的“带货明星”。“巧妇9妹”团队探索“网红经济+消费扶贫”模式,与灵山县多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培育发展加盟农产品基地180多个,帮助农民年销售荔枝、沃柑、百香果等农特产品20多万吨。

为给撂荒地治理作长远打算,解决收获季节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钦州市在加快农业生产基础上,搭乘互联网快车,积极拓展农产品销路,一群农村“网红”已成为“新乡贤”,他们既是乡村振兴人才,又是农产品代购代销的好帮手。

浦北县绿源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不仅每年对农民种植的水稻、马铃薯、芋头等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外销,还给福旺镇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今年计划种植水稻390多亩,现已流转土地195亩。”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燕萍介绍。

走进位于钦北区皇马工业园的广西利佰兴食品有限公司,“利天下,佰业兴”几个字引人注目。今年,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分别在大垌镇流转撂荒耕地约2000亩、大寺镇约1000亩种植优质水稻。“我们保价回收稻谷深加工成米粉,这有利于撂荒耕地治理,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又解决了农产品购销问题。”该公司董事长利佰兴说。

新闻推荐

灵山县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医共体建设让群众更有“医”靠

本报灵山讯(记者/潘云锋通讯员/温承瑜)“有了县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的助阵,我们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比较难诊断的疾病也都能够...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