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巴掌宝宝”点亮生命曙光 灵山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成长记
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黄春晓
2018年8月8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胎龄33周的小孔孔降临了。孔孔出生体重仅760克,身长32厘米。时隔一年,孔孔在妈妈怀中再次回到医院,当时的“巴掌宝宝”已经变成了活泼乐观的小男孩,谁又能想到他曾是极度低体重、极重早产的危重病患儿呢?
2007年1月,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呱呱坠地,成为灵山县首个新生儿科,同年成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CMB项目培训基地。经过12年的不断创新发展,她依然羞涩,但已不再稚嫩,她经受住了成长的考验,发展成为灵山县新生儿急救、转运、监护及治疗中心和钦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钦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
精湛技术重燃希望
760克、890克、990克、1060克、1250克、1260克……这些都是在该科救治过的危重早产儿体重,每一克数都在挑战着生命的极限,为了保证这些特殊宝宝的安全,该科一直在进步,利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治”“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新生儿PICC置管术”“换血技术”等核心技术守护着宝宝们;该科年收治危重新生儿近300例,抢救成功率95%以上,抢救成功最小早产儿的胎龄为26周,最低出生体重为760克,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挑战,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多次刷新了全县成功抢救极低体重儿的记录,不断创造着属于该科的“传奇”。
扬帆追梦砥砺前行
该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市级重点培育专科,凝聚着院领导及各部门太多人的心血。一组组数据,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住院患儿逐年上升,危重病人占比、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转诊率逐年下降,医疗、护理、院感等各项考核质量名列前茅。一块块奖牌,记录着取得的成绩:先进科室、全县工会工作先进集体、钦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一面面锦旗、一声声道谢,记录着感人的故事:“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等,锦旗和感谢的背后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攻坚战、心力交瘁的拉锯战和浓浓的医患深情……
12年来,该科已形成了包含新生儿急救初诊、现场救治、转运、反馈及培训的完整网络系统。作为钦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该科深知第一时间的抢救对于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性,深知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对于全县、全市妇幼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她制定了危重患儿精细化管理策略,联合、指导镇级医院进行同质化管理,有效推动了县、市新生儿的救治工作。
迁址新生再踏征程
作为灵山县成立最早的新生儿科,从建立之初,她的目光就不仅仅限定在本院,而是整个灵山县及周边地区所有需要救治的新生儿。12年的沉淀,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有信心、有能力、有梦想,时刻准备着。新院址的搬迁,提供了更加优美的科室环境和完备的硬件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她多了一份坚毅、一份淡定、一份稳重;她牢记使命感,凝聚归属感,增强责任感,珍惜荣誉感,实现成就感。她将在这方崭新的战场上,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倾尽所有为患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陆铭通讯员滕炜)1月24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灵山分公司檀圩营业厅为檀圩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78名工作人员的手...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