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灵山县文利镇中心校校长邓朝月速记

钦州日报 2019-11-28 10:01 大字

周秀英

1994年7月4日的一场大暴雨,把从灵山县文利镇东冲村通往镇上的路淹没了。这一天正是学生们小升初的会考,20公里的路程一刻也不能耽误!于是在学生初考前一天,邓朝月冒雨,淌河,翻山越岭绕过比平时多8公里的崎岖路,耗时一天硬是把43名学生安全护送到考点文利中学。

这就是敢闯敢拼的邓朝月,从教27年,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更眷恋这里的山娃们。他说,很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

爱学生如爱子

1992年7月,邓朝月师范毕业便回到家乡东冲小学任教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初来乍到,邓朝月了解到学校教育质量差、孩子们不愿意学习的困境,他暗下决心,必须让每一个孩子不仅能上学、爱上学,而且要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此,他一边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教与学生学的水平,一边照顾着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变化,慢慢地,他成了学校的教师骨干,孩子们信任的老师。

邓朝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注重授予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1993年秋季学期,邓朝月发现毕业班刘宝、刘燕兄妹俩没到校注册入学,他立即入户家访,了解到孩子因困辍学,月工资只有154.6元的邓朝月立即垫付二人的书杂费,一年来共支付了600多元,帮助兄妹俩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文利中学。2016年春节,时隔23年的学生刘宝从广东回来拜访他,刘宝几经波折见到老师时向老师深深鞠躬:“邓老师,23年前若是没有您帮垫付书杂费,就没有我们兄妹俩的今天……”师生紧紧抱在了一起。

邓朝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学生的好学,换来了学生们渐有起色的成绩。1998年,家住大山村的辍学学生颜卫玲,经邓朝月多次动员后返校。在邓朝月细心指导、耐心开导、精心培育下,颜卫玲以高分考上灵山县里的中学,其余考生均考上该镇文利中学。“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文利中学”的历史也因他改写,他为山娃们开创出一条直通中学之路。

舍小家为大家

1999年8月,邓朝月任升平小学校长。他做了一个大胆决策,把该校服务范围内的32名留守儿童坚持周一至五留校住宿,此举在当时也备受质疑。但是邓朝月用行动击退了质疑。他身兼多重角色,当爹当娘当老师,为了照顾那32个孩子,他舍小家为大家,把2岁儿子和家庭全丢给了妻子。

一天晚上11点多,邓朝月在巡查宿舍时听到哭泣声,原来是学生发高烧,他二话不说就为孩子找来退烧药,照顾孩子直到退烧……邓朝月的干劲深受师生与家长的敬佩、拥护,家长和老师都说:“邓校长,我们升平有您在,学校就有希望。”

2008年春,邓朝月服从工作安排调到镇上,临别时,他对乡亲们说,要多多关心升平的教育。2012年,邓朝月争取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上级资金创办了文利镇寄宿制小学,为留守儿童再次创建了一个更大的“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至目前,他经过多方努力,该镇的学校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改扩建14所村级幼儿园,投入400万元新建镇级示范幼儿园;向市驻村工作队及爱心人士筹措资金10多万元新建革命老区教学点教学楼,让山娃们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邓朝月扎实工作、呕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因为成绩突出,2013年调任文利镇中心校校长,先后30多次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的时候,他并没有迷失在这一片荣誉的光华之下,依然不改往日勤恳作风,用爱铸就希望,用不平凡业绩书写自己平凡人生。

新闻推荐

以问题整改为导向 力破工作痛点难点 灵山县旧州镇结合主题教育提升“扫黄打非”工作质量

本报记者江洪作通讯员黎熙舟“要改变旧州镇艾滋病人数多的现状,必须要从传染源头上切断传染源,我镇是外出务工人口大镇,艾滋...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