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并重点燃新希望 记扶贫工作者灵山石塘镇卫生院医生张良昌

钦州日报 2019-09-06 10:48 大字

本报记者 江洪作 通讯员 廖玉娟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他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他是个好人啊!”一句简单的话语凝聚了无尽的感激之情。他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心系贫困户;他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扶持,医疗救助、技术指导等,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户梁世盛一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就是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医生张良昌,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2016年成为贫困户梁世盛的帮扶联系人。

重建信心

扶贫先扶志

今年35岁的梁世盛,家住石塘镇木山村,家徒四壁,一间简易小屋便是一家5口人的避风港;因大儿子梁鸿浩患有地中海贫血,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巨额医药费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一贫如洗。“贫困户经济上可以穷,但观念一定不能穷,淡化他的‘贫困意识’,这点十分重要。”张良昌说。面对困境,由于力不从心,梁世盛曾想自暴自弃。是张良昌反复做他及其妻子劳明萍的思想工作,开导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让其妻子在家照顾好年幼的孩子,要对摆脱贫困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第一次劝说时梁世盛不以为然,觉得张良昌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但一次次的耐心劝导,加上张良昌对他的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他们买水果,添置新衣物,一家人被这个憨厚老实的帮扶联系人所感动,他们从张良昌坚毅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开始下定决心一起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产业扶贫

从输血到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重要,但造血才是关键。”张良昌觉得鼓励梁世盛通过产业发家致富是可行之道,并动员梁世盛利用废弃的旧猪舍修复后进行养猪,于是,2016年梁世盛借亲戚4000元钱,购买了6头小猪进行养殖。在这过程中,张良昌经常带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还亲自运送饲料到他家里,并积极为其申请了产业奖补资金2500元,这样梁世盛终于有了自己唯一的产业;2017年梁世盛扩建了猪舍,之后逐年扩大养殖,至2018年三年的养猪收入达7万多元。同时,张良昌还积极帮助他向信用社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到镇企业托管,每年分红就有4000元。产业奖补、出栏肉猪、小额信贷分红等,使得梁世盛一家从单一的务农收入变成了多渠道收入。“去年2月份的一天深夜,我家的母猪快要繁殖了,我不懂怎么做,慌了。当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张良昌,便立马打电话告诉他。”梁世盛的妻子说道。而张良昌在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镇兽医技术员连夜赶到他家进行指导母猪繁殖。

骨髓移植

幼小生命重获新生

梁世盛的大儿子梁鸿浩只有7岁,为了医治他的地贫,张良昌积极寻求各大医院的帮助,并陪同梁鸿浩到各大医院检查骨髓进行配对。去年,张良昌联系到区医科大一附院罗建明教授,同意给患有地贫的梁鸿浩做骨髓移植术,通过预约于今年2月对梁鸿浩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但近30万元的医疗费用难倒了梁世盛一家。今年4月,张良昌在轻松筹、社会扶贫网发动各界爱心人士为梁世盛一家筹集资金,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共筹到5万多元爱心资金;他还多次奔走,帮其解决医疗报销事项,得以报销18.9万多元医疗费用;他至今还在帮助其申请办理大病兜底补助费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世盛儿子终于骨髓移植成功。

三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张良昌多方帮扶下,梁世盛日子逐渐好起来。2018年3月,梁世盛一家从一间狭小的屋子搬入120平方米的新楼房,添置了一批新家电,一家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我要努力克服困难 早日过上好日子”梁世盛信心十足地说。

“通过‘输血式’扶贫结合‘造血式’扶贫,今年年底,梁世盛一家便可以摘掉贫困帽子了,成为预脱贫户。”张良昌深有体会地说。或许有人会觉得扶贫是一场漫长的苦旅,张良昌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他是一名医生,是一名扶贫苦行僧,更是一名党员,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应该尽心尽责,从而实现了角色的华丽转变。

新闻推荐

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

本报讯(记者陆铭通讯员黄永成)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夕,为防患未然,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灵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灵山...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