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赢“姊妹城” 中马钦州关丹开放合作共赢系列之“双城记”

钦州日报 2019-08-23 10:10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艳晔 姚绍贤 张晓冬

异域姊妹,在水一方。“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6年,远隔重洋的中国钦州市与马来西亚关丹市,一样的天生丽质,一样的风生水起,缘至而成结为“姊妹”,是机缘使然,更是天生一对。

一段情

海丝路上埋藏千百年

中马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钦州关丹这对“姊妹”的友谊同样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让同处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钦州与关丹相连,舟舶相继,商使交属,中华文明与马来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后,一条纵贯我国西部、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运行,钦州和关丹共享机遇,携手续写古老文明的今日华彩。

钦州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海丝路鼎盛时期,一批批云帆高挂的古老船队从这条黄金水道浩荡出发,“赍黄金杂缯”为主的物品源源不断输往东南亚、南亚诸国,大量商人、使节、高僧频繁往来,纷繁热闹。

沿着这条海丝路,越来越多的华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马来半岛落地生根。如今,马来西亚华裔人口600多万,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四分之一,是当地第二大民族。

数量庞大的华人移民群体,成为连接中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华语成为当地第二大族群语言。如今关丹仍保留着完整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中文教育体系,大多数华人可以流利地听、说、读、写中文,不少人还掌握粤语、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等方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光华日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华文报刊在马来西亚深受欢迎。

北面有个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南面有个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这边有个钦州港,那边有个关丹港;钦州有了“关丹大街”,关丹有了“钦州路”……一衣带水,“双园”“双港”“双城”,虽远隔1225海里却遥相呼应,成为中马两国互利合作、携手奋进的生动写照,也是这对“姊妹城”联袂发展的有力见证。

丝路悠悠,桨声回荡;东风浩荡,百舸争流。“姊妹园”“姊妹港”“姊妹城”,海丝路开放合作涵养绽放的3对“姊妹花”,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阳光雨露,一同承载起中马两国人民友好合作、风雨同舟、融合共赢的特殊使命。

一家亲

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

常见面,多走动,早已成为钦州和关丹这对“姊妹城”的共识。她俩之间有个约定:从2016年起,双方轮流“做东”举办“两市双日”文化交流活动,偶数年在关丹市举办“钦州日”活动,奇数年在钦州市举办“关丹日”活动。

首届“钦州日”活动在关丹成功举办;《钦州日报》和《星洲日报》签署媒体合作协议;钦州坭兴陶把钦州历史及民族文化带到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关丹—钦州商品展销会上;灵山县300箱桂味荔枝于2016年6月飞洋过海到达关丹市,并被分送到各个政府机构、华人社团和社区,社会各界快乐品尝友谊之果;“篮谊之旅”青年代表团来了,关丹—钦州(友好城市)经贸总商会考察团来了,都来感受钦州的开放温度……钦州与关丹的“姊妹情”从国家层面到城市层面、从经贸向体育艺术、从政府间的交流向民间交流延伸。

“当好经贸合作的‘使者’,做好人文交流的‘媒人’。”今年6月18日,马来西亚彭亨关丹—钦州(友好城市)经贸总商会会长叶运兴一行在钦州市考察交流时说。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平山镇全面铺开困难户住房保障工作

本报讯(记者江洪作通讯员黄世清黄学明)“哇,敬老院那么漂亮!。”近日,灵山县平山镇思林村五保户陈咸然老人兴奋地说。在陈咸然...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