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马肚塘张廷秀

钦州日报 2019-01-28 10:57 大字

马肚塘村于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佛子村下辖村。整个村落商业气息淡泊,自然干净,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村道、古建筑群、古荔园……

早上九点多,我们便到了马肚塘村。马肚塘村建村230年,现存两全堂、三多堂,三才堂、四宝堂、五福堂、六彩堂6个清朝建筑群落,主体建筑占地总面积10423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客家四角楼围屋风格。该村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内容是: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四重”“四薄”的道德价值观念。

春节将近,屋子都贴上了崭新的门对,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古宅村貌焕发出新的光彩,探访客家古宅的雅致迷人,漫步于古宅旁小湖泊的亭院楼阁,享受了蓝天碧水倒映、农家乐的悠然自得。村里自古有种植荔枝树的传统,房前屋后到处有荔枝树,听说荔枝树也需要有人气才结果多,古荔园里树龄超过200年的古荔枝树有160棵,听说至今还果实累累,味道特别脆甜,可以想像荔枝成熟时节的盛况,真可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枝繁叶茂的古荔枝树绿荫如盖,不失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肚塘村的古建筑群落维护得如此完好整洁,这与村委会的规章制度分不开的。该村根据6个古建筑群落把全村划为6大块,由每个古宅群落的村民负责一块,每个群落实行轮值制度,每次两户,每户1人,负责古宅的维护、村庄的清洁、治安,以及客家优秀文化的宣传。同时在2014年,村里成立了30多人的文艺队,每逢重大节日,在村里进行演出,以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每年演出五六场。闲暇时,文艺队坚持排练,并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充分利用本村优秀的文化遗产,自编节目,宣传正能量,寓教于乐。尤其是春分祭祖时,文艺队举行盛大演出,向村里人和前来观光的游客宣传本村优秀的客家文化,这既和谐了村风民风,又助推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迈向新的发展目标。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大书院(私塾)遗址。马肚塘大书院是马肚塘设立的村中私塾,在很久以前,就已形成了“创业无别策追思高曾祖考相承莫非勤与俭,处世有良图诚知古今上下兴起不外读兼耕”的祖训。为了传授知识和传承礼教,于嘉庆年间,创建两座两廊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书院(俗称大书房),本村及邻近子弟都到书院读书学习(书院在1958年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时被毁)。书院内桌椅摆放整齐,文房四宝齐全,正厅立有孔子圣人塑像,开堂讲学先做礼拜仪式。通过书院的教育,人才辈出,就马肚塘村在清代出监生7人,禀生1人,痒生2人,府知事1人,职员4人,从九品2人。在民国出大学1人,黄埔军校3人,中师3人。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年代,马肚塘青年刘权求、刘礼求、刘仁求三兄弟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先后考入黄埔军校,三兄弟被称为黄埔三杰。村民们在村里的小湖边建了“三杰亭”以作纪念三兄弟。民国年间,马肚塘村的刘嘉铭,热心办学,分别是佛子小学和五一小学的创始人,并成为两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马肚塘村的历史文化悠久,及村民对村里生态环境的百般呵护都已深入民心、蔚然成风,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把马肚塘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人、吸引八方来客的客家文化生态村。来到这里,瞬间锁住游客眼球的有简单古朴的房子、干净整洁的院落、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这里积淀着客家人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客家人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客家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客家文化是乡愁的“根”,客家人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烙印,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基因。“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的诗句道出了许多出外务工人员的心声,这不,春节临近,村里又迎来了最大的回乡潮。这乡愁背后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乡愁,是故乡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

要建设好新农村绝不是割裂历史的横空出世,而是要有历史文脉的新农村。古道、古屋、古村群落、古荔园、客家历史文化………到处萦绕着乡愁的古村马肚塘,无不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客家文化系乡愁,抚今追昔忆乡愁,发展路上留住乡愁,一幅美丽古村马肚塘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灵山县新圩镇有个历史文化名村

萍塘村是钦州灵山县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底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群落之一,2016年12月被命名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20...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