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 灵山县特教学校宁丹丹呵护学生成长记

钦州日报 2019-01-25 10:57 大字

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周秀英 黄上章

画室里,孩子们正娴熟地裁剪着手中的卡片,老师则不时地弯腰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这是灵山县特教学校老师宁丹丹正在指导学生们制作贺卡的情景。

宁丹丹是一名青年教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2013年特岗教师期满后转岗时主动申请到特教学校任教,2018年春季任政教处主任。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多次获得“县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县优秀教师”“市德育标兵”等荣誉称号。

用爱心滋润心灵

特教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因路途较远而内宿,年龄差距特别大,一年级新生最小的仅六岁,最大的有十几岁,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有的不仅是听力言语障碍,还有智力障碍。刚到特校任教时,宁丹丹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听不到声音、自卑、行为习惯差、理解能力差、语言训练难度大等等,这都是摆在宁丹丹面前的现实和难题。这些与正常孩子之间巨大的反差让丹丹差点打了退堂鼓。“是孩子们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神,还有家长们的信任和期盼让我留了下来。”谈到当初想打退堂鼓时,宁丹丹禁不住脸上羞红,“为了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进步,我们变着花样,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宁丹丹平静地讲述。陪同打扫卫生、为学生洗头、清洗尿床被子、缝补衣服等等,无处不体现出宁丹丹为着孩子们的那一片真心。“丹丹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不仅教会了聋哑孩子画画,还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楷模。”梁菲校长对宁丹丹赞不绝口。

一提起宁丹丹,廖祖莲老师就竖起大拇指,动情地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丹丹班里有个失聪并有轻微智障的双重残疾孩子。他很调皮,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不肯做作业,家长说他打小就脾气倔,稍有不顺他就发脾气。丹丹就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在他淘气受伤时,帮他轻轻搽药,在他取得微小的进步时,给予真诚的肯定,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向他投去关爱的目光,向他送去一份温暖。不仅与这位同学促膝“谈心”,不时还给他“讲”一些自立勤奋的孩子的故事,渐渐地这个孩子喜欢跟在丹丹身后,一下课第一个冲上讲台帮她把课本作业一并拿到办公室,有时还偷偷地牵上她的手。

当问到宁丹丹是怎么做到时,她微笑着说,“这孩子是缺乏爱和关心,他渴望被关注被呵护。”爱能改变一切,这让宁丹丹找到了教育法门,也让她深切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宁丹丹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让聋哑孩子实现自我的梦想,帮助、引领他们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用艺术点燃希望

宁丹丹坚信艺术是开启特殊孩子心智大门的金钥匙。她的美术课堂总是别出心裁,将新课程理念与聋哑孩子身心特点有效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有趣多变的材料,开设了陶艺、吹塑纸版画、素描、水粉画等课程,用具体可感的材料让孩子们做陶艺、作书画,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让美术课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体验成功和发展个性的大舞台。每到美术课时,孩子们总是欢欣雀跃。

欣赏着贴在教室墙壁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书画,端详着陈列柜里那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这些都出自这些聋哑孩子之手!“我们的孩子有很多潜力可以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视觉感官都很强,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质。”宁丹丹说。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她鼓励孩子们一次次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类绘画比赛,那一张张奖状,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学生蒙琼妃在贺卡上写道:“是你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是你让我找到了自信,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有了色彩。”宁丹丹自豪地说:“孩子们认可了我,我可以帮助他们自信乐观地走向未来。”

张春红副校长指着荣誉墙上的奖状介绍:“这些国、区、市、县的各类书画奖都是宁老师的功劳,这是她付出的心血和辛勤汗水的见证。”面对荣誉和赞赏,宁丹丹说:“我的职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生命需要在时空的经纬中慢慢沉淀才能显出它的不菲价值。”

让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找回了自信,享受到了师爱之暖,获得了心智的丰盈,得到了快乐的发展。这就是宁丹丹,一名普通而又不凡的特教教师!

新闻推荐

那马村举行文艺汇演迎新春村民自导自演 是演员也是观众

▲贫困户试穿由钦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送来的爱心冬鞋、冬衣▲村文艺队跳起欢快的舞蹈照片由本报记者梁生摄本报讯(记者梁生)1...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