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的竹编生活
陈丽丽
身为灵山县平南镇人,八十年代初,我们家也随着众乡亲一起,大搞竹篮编织。
竹篮编织要经过选竹、砍竹、弃青、剖蔑(破竹丝)、过剑门、造底、编织、缠口、缠底这些主要工序。
从自家山岭上砍回丹竹,砍成段。弃青,用锋利的篾刀刮外皮,刮出一小层丝丝拉拉、弯弯曲曲、青青翠翠丝绒一样的竹青。刨眼,把凸出的竹节眼用刀刨光。整段竹子就显得更光滑。弃青工序简单,一般是我和两小弟来做。
剖篾是用篾刀把长两米、四米不等的竹段剖开,分成一厘米左右宽的竹片。将竹片剖成一毫米左右的篾青和篾肚两种薄篾片。竹篮底篾和缠篾(竹篮成型后用来缠口缠底)要用篾青片再加工剖成两毫米左右方形长篾条,缠篾则根据竹篮口和竹篮底的周长限量。
篾剖好了,还要将底篾和缠篾放进圆形的“剑门"里拉过,叫“过剑门"也叫“拉篾"。目的是让底篾和缠篾拉成圆形篾条,大小匀称光滑。篾条剖好了拿去晒干再使用,不但更坚韧而且不易发霉。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造底(也叫起底),造底材料是底篾和宽一厘米左右的短经篾。都是用比篾肚坚韧的篾青做。如果把经篾比做竹篮的“经线",那么底篾就是“纬线"。把数条经篾由下至上叠在一起,用手按住居中点,将经篾呈圆形均匀散开。在居中点最窄处插入底篾,与经篾一圈圈密实地交叉编织在一起,根据模具大小,编织成圆形的竹篮底。底造好,还会留下一条条长度适中的经篾,依旧成圆形散开,这就是整个竹篮的“经线"。
剖篾、过剑门、造底都是技术活,在我家竹编早期,非父亲、母亲完成不可。
底造好,下一道工序就是我八岁时就熟练的编织。把底用钉子钉在木制模具底面,将经篾紧紧弯压在模具身上,用篾肚做“纬线"与经篾紧贴着模具同样一圈圈密实地交叉编织。模具都是口比底宽的“圆柱形"。竹篮成型后除掉底部的钉子,很轻易地脱离模具,缠底、缠口后成品。这种竹篮因为篮身需要更多的篾肚,称为篾肚篮,也是我们家最常编织的一种竹篮。当然还会有其他材料混在一起编织,形成不同图案的竹篮。
竹篮编织,得在家里宽敞处,坐在小凳子上,一道道工序去完成。为了赶功夫,我们一家五口经常为编织一批竹篮,坐得屁股生痛。但想到竹篮成品后,拿到竹篮厂去交,得到相应的报酬,我们就顾不上身体的不适了!十天半月完成一批竹篮,让我们家有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于是我们姐弟仨不仅学费无忧,还可以吃到美味的“青菜咸鱼"饭,常穿到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
从此,我们一家以及众多的父老乡亲在竹编生活中乐此不疲,竹编工艺也手手相传下来,日子越过越好!
至今,灵山的很多父老乡亲依然热衷于竹编工艺。
灵山竹编经过将近三十年的高峰发展期,如今已有120多个竹编系列,产品精美,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3亿元以上。有人赞誉——灵山竹编是灵山民间永久不衰的经济流脉,是生活也是艺术,是竹子文化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灵山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勤劳智慧。
现今,灵山竹编被列为自治区“非遗"项目,这是灵山人民的骄傲!
新闻推荐
全市首批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揭牌试运营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①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欣赏歌舞表演②医务人员为老年人量血压③老人在娱乐活动室里健身图片均本报记者尹莉莉摄...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