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珍、陆贻科:夫妻双双把爱传
“黄老师,我不去读初中了,谢谢您这六年对我的照顾。”今年8月的一天,学生小梅的电话让黄凤珍的心焦急起来:“别哭,老师这就去找你爸爸做思想工作,会有办法的!”“贻科,和我去一趟村里,有个学生上学可能遇到了点问题。”
这组对话,是28年来黄凤珍和丈夫陆贻科帮助众多学生的一瞬。他们就像护理一棵棵树苗一样,悉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为爱许下“从教诺言”
陆贻科是灵山县沙坪镇苗实村人,1993年在同县的太平镇石材厂里当石材搬运工。厂长的宝贝女儿黄凤珍青春朝气,在太平镇思明村小学茶坪分校教书,有着不少追求者,陆贻科就是其中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两个年轻人,靠着平日的书信和周末往来,逐渐拉近了距离。“为什么要去跟一个搬运工,这么多年轻仔就他最好?”面对家人的质疑,黄凤珍未曾动摇。
因为他善良,因为他勤劳,因为他懂得照顾人,28年后黄凤珍依然这样说。“跟我回家乡吧,村上也有学校,回去了我和你一起当老师,天天在一起,不再分开。”1994年9月,婚后的黄凤珍生下宝贝女儿,陆贻科劝妻子回乡。“我再相信你一回!”知道丈夫放心不下家中的父母和弟妹,黄凤珍转到沙坪镇苗实村中心校继续当代课老师。
搬运工“变身”老师
“凤珍,镇上中心校批准聘任我为苗实小学的老师了!”1995年8月的一天,刚从灵山县沙坪镇镇上回来的陆贻科高兴地对妻子说。“搬运工来当老师,会不会只教孩子们搬砖呀?”面对村里人的议论,黄凤珍鼓励丈夫不要气馁,并帮助他完成“转型”。
“一起考吧!”2004年,灵山县公开招录教师,全县共2000多人报考,只录取550人,陆贻科有些胆怯,黄凤珍鼓励道。夫妻俩从100多元的工资中,挤出钱买了复习资料,互相考,互相测。最终,两人同时名列沙坪镇被录取的10名代课老师中。
经过不断磨合,陆贻科的教学水平渐入佳境。2006年,他撰写的《对小学贫困生学习动机形成探讨》获得了广西教育学院颁发的“年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案评比”三等奖,钦州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灵山县“优秀教师”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黄凤珍也没有停下脚步,先后获得钦州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灵山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撰写的《关于利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提高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探讨》等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别评比的奖项。
黄凤珍如今已经是苗实小学的校长,陆贻科则负责教三四年级的数学。“生活中是爱人,工作中是伙伴,这也算是婚姻带给我的另一份礼物吧。”黄凤珍说。
从教路上“陪你变老”
“你爱我吗/还用问吗/我会一直爱着你/到白了头发……”这首《敖包相恋》是陆贻科最爱听的一首歌曲,他说自己虽然已不再年少,但支持妻子用爱从教的那份情依然未变。
2002年秋,苗实村的一位女童想报名读书,可贫困的家庭为了让两个弟弟读书,姐姐已经辍学,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知道你想帮她,拿去吧。”看到妻子犹豫的眼神,陆贻科递给了妻子50元。那时候,夫妻俩的月工资加起来也才300多元。
“黄老师,谢谢您!”女童如愿以偿进入学校,激动得词穷。黄凤珍只是摸了摸孩子的头,轻轻地说了句“好好读书,老师就满足了”。随后夫妻俩一直以自己微薄的代课收入资助这名学生,直至她小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
“我要学跳这套表达民族团结的集体舞,你不许笑我哦!”11月9日,正在家里看着电脑学跳舞的黄凤珍对丈夫说道。
“我们一块儿学,到时教学生和老师们跳,等到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时刻,全校一起集中庆祝。”陆贻科说,把苗实小学打造成为“文明学校”的目标是妻子的心愿,自己怎能不支持她!
新闻推荐
整地、下肥、起垄、播种、盖膜……11月28日,随着晚稻秋收的结束,灵山县旧州镇的村民正忙着用耕地拖拉机修整布...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