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九妹:她是全村的希望

西北信息报 2018-07-12 01:15 大字

网红

有两个九妹。

电视里的九妹绑着精致的麻花辫,穿着崭新的绣花红衣服,白面红唇,正在央视《回家吃饭》栏目宽敞亮丽的厨台上做菜,她抬起头来,有些夸张地大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九妹!我来自美丽的水果之乡广西灵山。”随后是她标志性的哈哈大笑。电视一侧标注着她的身份——大山走出的美厨娘、致富带头人。这里的九妹自信、爽朗、光彩照人。

另一个九妹坐在床边看着电视里的自己,一脸平静。广西灵山苏屋塘村已经进入深夜零点时分,山野漆黑无光,九妹和老公刚刚忙活完,得空坐下看白天错过首播的节目转播。

第一次见九妹,我几乎没有认出她来。她站在门边大老远朝我招手,比短视频里看起来要矮小得多,皮肤黝黑发亮,随意向后扎起的头发有点乱,上身穿的是西瓜视频赠送的黑T,下身黑裤子和军绿色解放鞋都沾着泥。在装修一新的酒店大堂里,显得不那么融洽。

是最普通的农村妇女的样子,人群里不起眼的那一类。很难将眼前的她与她的另一身份叠加——短视频网红、坐拥粉丝200万、网传年收入过千万,并且刚刚登上过央视的舞台。

去年5月,九妹开始以“巧妇九妹”的称号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短视频,视频多在5分钟左右,分享九妹的拿手家常菜和干农活的日常。一年来更新从未间断,粉丝迅速滚至200万,如今,“巧妇九妹”每天的视频更新维持在2-3条,平均每条点击量在30万左右,最火的达到过500万。

九妹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他们像习惯邻家大姐一样习惯了九妹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乐于观看九妹的生活点滴,并且十分信任她。得益于这份信任,九妹渐渐在平台上开始销售家乡的特产,做起电商。迄今,“巧妇九妹”品牌已经通过网络卖出超过300万斤水果,成为灵山县最大的电商。

进出

阿琴成为九妹之前,是广西农村众多妇女里普通的一个。她在不富裕的农民家庭长大,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勉强支撑她读完初中。1997年阿琴16岁,一个人带着家里给的90块钱到东莞的电子厂打工,每个月收入300多块,要寄200多回家,存着给哥哥们盖房子娶媳妇用。

广西灵山是久负盛名的水果之乡,以荔枝最为著名,故有荔城之称。村子里,家家户户基本都种有几十亩水果,传统农民以卖水果谋生。在植被茂盛的丘陵上,种满了荔枝树、桂圆树、柑子,有的已有上百年树龄。

交通是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至今,灵山县仍然没通火车,没有高速公路。几年前,水泥路还没修进村子,水果的唯一销售渠道是县城的大市场,果农们半夜两三点,用摩托车或自行车,一车百来斤地往外运刚摘下的水果,没来得及运出就过季的水果,只能任由它烂在林子里。

货多买家少,加上交通不便,水果不值钱,果农辛苦又收入低,到广东打工成为年轻一代的集体选择,走出村子就是进步。

2017年,短视频急速爆发。有数据统计,2017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刚刚破亿飙升至2.42亿,当年投资笔数超过45笔。各大平台重金补贴短视频原创内容:今日头条投入10亿,秒拍和微博声称将投入一亿美元,百度声称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元……短视频创作迎来了黄金时代。

排斥

第一条短视频发布在2017年5月19号。视频里画面很黑,九妹展示了自制肉蛋挞的做法,可以感受到她的紧张,没有多余的话,必要的步骤说明也讲得磕磕巴巴,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全程没有笑,也几乎没有直视镜头。

当陌生的事物进入农村时,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排斥的。有接纳和尝试的勇气的人,最后摘取了机会的果实。

意外

6月6日,九妹收到西瓜视频寄来的包裹,是粉丝突破一百万的奖牌。九妹家有一个宽敞的露天厨房,院子的面积比两间屋子合起来还要大。屋子一边是鱼塘,一边是小山坡。九妹站在院子里一边拆快递,九哥一边拿手机拍摄,说到“我太高兴了,从小就没得过奖”时,毫无预兆地,九妹哭了。

第一条肉蛋挞的视频放上西瓜视频,效果意外地不错,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没几天就达到了20万点击,粉丝一天从0增长到200多。他们每天坚持更新,粉丝每天都以几百上千的量增长,“最高一天涨3万”,九妹有些自豪地说。

活动邀请接踵而至。先是江苏卫视的《味道》,接着是央视的《回家吃饭》,然后是《焦点访谈》,再到端午特别节目《欢聚中国节》。

有着同样农村经历、并在外打工的人构成三农自媒体的粉丝主力,加之外面世界对农村的窥探,共同推动了农村原生态类型短视频的崛起。这群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展示传统农村的吃螃蟹者,被时代冠以了特定的名字——“新农人”。

责任

5月,《焦点访谈》栏目组到灵山拍摄九妹的视频,采访间隙,一行人走在山村的路上,一位记者随口问了九妹一句:“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九妹回答说“不是”,丝毫没有迟疑。

“有时候我真的想跑到大山里,躲起来。”她抬高声音有些激动,随即又话锋一转,“但我不能,责任太大了,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她揉捏着手里的卫生纸嘟嘟囔囔,“人是很矛盾的。”

“家里的经济发展好了,年轻人可以回到家乡,不要让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里。”九妹每次讲到这个话题,都喜上眉梢。

对于做网红这件事,九妹很少体会到开心,更多的是缺乏安全感。她明白热度永远只是一时的,“不可能一辈子这么红”,万一没有粉丝了,大家的期望怎么办?她总觉得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网红的高度。

央视节目在苏屋塘村取景时,一位老人对着镜头,用方言郑重地说:“感谢九妹,让我们村可以被县城的人知道。”

老人不知道的是,在那枚小小的镜头背后,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县城,而是整个中国。袁林

新闻推荐

全面排查 不留死角平山全力开展防溺水工作

“十六婶,你知道防溺水’六不准’么?"“知道,知道,我刚从村头宣传墙上看见了《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