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的热带水果,荔枝居首。 ★2017年钦州荔枝种植面积131万亩、产量31万多吨,居全国第二。 ★泸州荔枝可鼓励适度规模化种植,并加快冷库的建设。 一抹荔枝

泸州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特约记者 孔芒 本报记者 李荣泰

罗森波 简放鹏 贾宝胜 陈俊宇

5月下旬,走在钦州街头,总能看到行道树上挂满绿色的芒果,让人禁不住去幻想它们黄澄澄的模样。刚一放下行囊,南向采访组就跑进了宾馆旁边的菜市场,不一会儿就拍了一组琳琅满目的水果图片,发在群里让人垂涎欲滴。

钦州的热带水果,就是这么诱人。而对钦州市而言,八大产业水果占其三:荔枝、香蕉、火龙果。荔枝居首。

三大技术,钦州荔枝死里求生

得益于钦州市的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以荔枝为主的水果生产,钦州市的荔枝产业从1996年就已经驶上了发展快车道,从零星种植、分散经营的自然经济向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商品经济发展。然而,钦州荔枝产业的发展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差一点“夭折”。

2004年,是钦州荔枝价格的最低谷。低到批发价5毛一斤,收购均价1.19元一斤。原本前景看好的荔枝产业,瞬间陷入绝望。起因则是2002年开始,中国与多个东盟国家逐步实施水果零关税。“这对我国南方的水果形成了很大冲击,因为他们的气候比我们好。”钦州市水果局副局长符兆欢说,荔枝遭受冲击最大,因为“他们的早熟一点”。

1986年,钦州市就成立了水果办公室,1998年改为水果局。其对水果产业的重视可见一斑。面对如此冲击怎么办?负责引导市场的钦州市、灵山县两级水果局绞尽脑汁。

首先,他们通过“高接换种”把中熟荔枝(6月上旬)改为晚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错开了东盟荔枝的销售时间,争取一部分市场。这项技术,不仅为钦州荔枝赢得了生存空间,还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钦州荔枝存在的中熟品种比例过大的问题,近年来钦州大力推广“高接换种”技术,设立荔枝“高接换种”示范点,不仅使品种结构得到了优化,年产值还增加了一倍以上。

其次是解决技术难题,建成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每个工人每天可以施肥40亩,比过去提高了10倍以上效率。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这项可以节约9成人工的技术,为钦州荔枝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是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荔枝蒂蛀虫危害果实和嫩梢,造成落果、虫粪果,对荔枝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其还是荔枝出口“零容忍”的害虫:一箱荔枝若有一颗有虫,整箱都是废品。蒂蛀虫每年发生十多代,很难防。过去一般是每隔7至10天喷药一次,盲目性大、成本高、农药残留量大。近年来,钦州市水果、植保部门联合开展了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工作,通过《虫情测报信息》、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广大果农发布每一代蒂蛀虫的成虫羽化高峰期,指导果农在最佳时机喷药防治。同时,向农户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物理防治等技术,使钦州荔枝无公害水平大幅攀升。

五个品种,泸州、钦州一枝牵

钦州三大水果,香蕉产量最高,荔枝则是产值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钦州全市现有荔枝栽培品种50多种,“灵山香荔”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钦州红荔”是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贵妃红”“草莓荔”“英山红”“北通红”“桂糯”“玫瑰香蜜”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2017年钦州荔枝种植面积131万亩、产量31万多吨,居全国第二。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钦北区是“中国黑叶荔之乡”。2012年1月,“灵山荔枝”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注册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符兆欢说,同为荔枝产地的泸州,从钦州引进过五个品种的荔枝,包括:“贵妃红”“钦州红荔”“英山红”“北通红”“桂糯”。而钦州果农,也发现了泸州荔枝种植的市场,先后有三人到泸州投资。

除了品种引进,泸州还可以向钦州学习哪些荔枝产业发展的经验呢?

在符兆欢看来,泸州荔枝是晚熟品种,市场巨大,荔枝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鼓励适度规模化种植,“散户容易跟风种植,对市场价格的稳定性造成冲击”。他认为,重点支持和引导适度规模的种植,还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以及产业规划和推介。

二是冷库的建设,“荔枝摘下来带着‘田间热\’和‘呼吸热\’,只有马上进到冷库,才能使它们‘冷静\’下来,保持新鲜。”目前,钦州荔枝主产地都实现了采摘后马上进冷库,然后在冷库包装,再从冷库装上冷链运输车。这样一来,钦州荔枝可销售范围得以大大增加。

符兆欢说:“泸州荔枝很有特点,产业做大很有潜力。我们希望与泸州有更多交流,一起发展。”

新闻推荐

依法行善 依法募捐——《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知识问答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慈善活动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慈善组织的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