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乡 奶水牛“牛气冲天”
养殖户喂牛
奶站工作人员清点刚收到的牛奶准备装车
奶农挤奶
把新鲜水牛奶装罐准备进冷库保鲜
5月5日清晨7时,看着收奶员把他刚刚挤好送出来的两大罐总重五十多公斤的新鲜水牛奶放进鲜奶保鲜冷库,灵山县文利镇甲叉村新垌奶水牛养殖场场长丁大志咧开嘴,开心地笑了。他每天早晚送两次新鲜水牛奶到文利本菲拉收奶站,他的养殖场养殖奶水牛70头,平均日产鲜奶200多公斤,按现在收购价每公斤8.9元计,他每天收入近2000元。像丁大志这样的农户,通过养殖奶水牛走上致富路的农户还有许多,灵山奶水牛产业发展可谓“牛气冲天"。
灵山,是中国奶水牛之乡,2017年,灵山县奶水牛存栏4.63万头,水牛奶产量3.33万吨,实现产值86651万元,继续稳居全区奶水牛产业发展前列。该县奶水牛养殖农民2.82万人,奶农人均年收入2.16万元,占奶农人均年收入的88%,奶农人均增收0.36万元。
奶农致富奔小康
灵山县大力发展奶水牛养殖,其中文利是养殖奶水牛最大镇,2009年荣获“广西奶水牛之乡"荣誉。多年来,淳朴的文利人一直与奶水牛结缘,记者到文利镇南城村、甲叉村走访发现,村里几乎每户农民都养殖奶水牛,随处可见茂盛的牧草和奶水牛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奶牛的味道。
“在奶协帮助下,我从2007年开始养殖奶水牛,目前有奶水牛37头,日均挤鲜奶150多公斤,日收入1400多元,现在生活好过了。"文利镇南城村养牛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袁成达说。2007年以前,他的家境比较困难,为了生计常常犯愁。养殖奶水牛后,他家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腰包鼓了起来,楼房盖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
“我们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统一管理,从饲料供应、防疫检疫、治病配种、检测、技术指导、冷藏运输、对外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极大推动了当地奶水牛养殖的产业化进程。"灵山县文利镇甲叉村犇驰奶水牛养殖场股东颜耀椿说。他和合浦人欧庭乙合伙,于2015年成立了该奶水牛养殖场,从40多头牛开始养殖,现养殖场发展到90多头奶水牛,每天平均挤奶250公斤,年均产值64.8万元,不仅富了自己也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工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该养殖场同时积极将本地奶水牛牛仔销售至合浦等地,扩大文利奶水牛市场需求,通过帮扶带,辐射全村乃至周边村民经济发展。
据悉,文利镇仅南城村奶水牛存栏量2013头,养殖户100多户,甲叉村奶水牛存栏量1982头,养殖户150多户。奶水牛养殖已成为南城村、甲叉村乃至整个文利镇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影响和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养殖。
牧草种植脱贫奔康
“我种有35亩喂养奶水牛所需的牧草,年收入13万元。"灵山县文利镇南城村丁大钊高兴地说,他靠种植牧草走上了小康之路。
南城村“十三五"贫困户吴秀海,老婆残疾,生有4个小孩,还要赡养两位老人,生活非常贫困。为了尽早脱贫,目前他养殖6头奶水牛,种植11亩牧草。一亩一次产5吨牧草,每年可产三次牧草。因他种植的牧草主要是喂养自己的奶水牛,所以按250元一吨计算,他种牧草每年可省去养殖成本4万多元,为他早日脱贫致富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推动奶水牛发展的同时,种植牧草的市场也在悄然打开中。灵山地广,奶水牛多,催生着种植牧草大户,协同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真正实现养牛可致富,种草也可致富。
协会助推奶农奔康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2001年4月成立了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2006年5月又成立了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党支部,支部以服务为宗旨,以规范运作为导向,以改良为促进,带动全镇乃至全县奶水牛养殖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奶水牛养殖致富路,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文利镇镇长钟汉平说。
文利镇奶协党支部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经常邀请县、市、自治区的专家、教授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前来传授奶水牛的疫病防治、科学饲喂、挤奶保鲜、牧草种植、秸杆利用等技术。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困难,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奶水牛养殖业,仅文利镇奶协就为72户会员争取到农村信用社及农业银行提供小额贷款近千万元,解决了部分奶农户投入资金不足的困难。
奶协还为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协会实行饲料配套供应,开办饲料供应站,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和配套饲料,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奶协并做好疫病监测和防治服务。协会建立了奶牛疫病监测防护室,技术人员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切实做好经常性的疫病监测,常年为会员提供奶水牛疾病防治技术服务。 (邓蕾雅 陆铭)
新闻推荐
5月2日,走进灵山县灵城街道六正村,鸡鸣与狗吠相互交错。细看山间林下,一群土鸡正在穿梭其间。村民莫家仪正在给鸡群喂食。六正村依托山高林密的地理优势,把土鸡放养在林下,增加土鸡活动空间,喂以玉米、...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