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扶贫攻坚以优异成绩献礼十九大扎根基层谋发展搞活经济齐致富

北部湾晨报 2017-10-12 11:08 大字

晨报记者周丽虹 日报记者尹莉莉

开栏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干托起中国梦。许多基层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本报推出“十九大时光”栏目,展示防城港市基层党员干部自强实干的精神。今天,我们走进灵山县太平镇那马村,感受“第一书记”苏睿率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

“稳住网脚,慢慢收起来,收起来!”“看,蹦起来了,够生猛哦!”收起的渔网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泥鳅兀自飞蹿。

10月10日,灵山县太平镇那马村集体经济项目12亩淡水鱼养殖基地首次下网收鱼。这份收获的喜悦,让在场的村民激动而兴奋。村民黄成德乐呵呵地称赞:“这多亏了第一书记苏睿,有想法,思路活!”

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那马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此前发展较为滞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2015年10月,钦州日报社发行中心副主任苏睿接受组织委派,到灵山县太平镇那马村担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率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伍的积极争取下,2016年,那马村获得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资金累计达599.3多万元,贫困户产业扶持89500元,危改项目16户,财政补贴资金40.75万元,合计总投资为649万元,建设及完成村级道路建设总长2.878公里、公共服务中心、会众江桥、中国移动信号塔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苏书记带队走访,利用村支两委会、村民大会等多种方式,积极集中宣讲有关的政策,让村民转变观念,加大村民的‘思想观念扶贫\’。”扶贫工作队员陆强说。

因地制宜搞活集体经济

比照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标准,那马村在争取资金项目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看着静静流过田野的清澈溪流,苏睿决定通过租用群众水田进行改造的方式,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首批养殖10亩台湾泥鳅和2亩翡翠脘鱼。

为了以更低成本引进高质量鱼苗,苏睿冒着大雨,亲自驱车往返广东省顺德市进行采购;为了夯实淡水鱼养殖技术,他数次邀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终于“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今年6月,那马村淡水鱼养殖基地改造完成,寄托着那马村民美好希望的40万尾台湾泥鳅和2500尾翡翠脘鱼种苗也正式投放。经过3个月的精心养殖,10亩台湾泥鳅已经到了收成时间。“今年这是第一批养殖,力求稳扎稳打,积累经验”,看着一网兜一网兜的泥鳅鱼从拉网转移到清洁网箱,苏睿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我们的初步探索已经取得了成功,预约了客户上门收购。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将那马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做大做强。”

扎根基层献礼十九大

据了解,2017年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1.57公里,46盏太阳能路灯,新建3个自然村球场。目前,帮助2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那马村贫困发生率由6.5%下降为1.77%,实现整村摘帽脱贫……

苏睿说,***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我们扎根在基层,带领广大村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就是对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最好献礼。”

新闻推荐

警方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面额多为20元 小钱也有假 当心眼被蒙

犯罪嫌疑人在指认假币钦州市灵山县的男子苏某锋,利用人们对小额假币不太注意防范的心理,在网上销售多为小面额的假币。近日,灵山警方成功打掉这个制售假币的窝点,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抓获苏某...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